(資料圖)
陳登輝 謝雨欣
長沙濱江文化園的停車場長期被 “僵尸車”、過夜車輛霸占,不僅導致暑期游客需苦等一個小時才能進場,還加劇了場館周邊的交通擁堵。(8月9日,都市1時間)
根據媒體報道,這場“鳩占鵲巢”的拉鋸戰已持續兩年,也暴露出一些精細化管理的不足。作為公共文化場館,長沙濱江文化園“三館一廳”自開放之初便實行停車場免費的政策,初衷本是降低市民文化消費門檻。
沒想到的是,近年來這一為便民而產生的舉措竟適得其反,免費車位慢慢變成了周邊居民和商戶的“免費車庫”。面對“僵尸車”長期盤踞,管理方僅依靠警示標語和登報公示,顯然難以形成有效約束。而去年七月申報的收費方案,也遲遲未能落地。
破解困局需要更具智慧化、精細化的管理措施。杭州西湖景區實行“游客掃碼免費+居民階梯收費”的分級管理,上海圖書館通過預約系統實現車位高效周轉,都是可資借鑒的范本。公共資源的管理本質是“平衡的藝術”,既要保持文化場所的開放性,又需建立資源使用的公平機制。
擋風玻璃貼滿廣告的“僵尸車”與場館外排起的長龍,構成了刺眼的對比。這不僅是停車位的爭奪,更是對城市治理精細化的考驗。公共福利的可持續性,永遠建立在秩序與規則之上——免費不等于無界,包容更非縱容。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