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吉林省四平市玉米主題街區正式開街,百余戶商家展出、售賣的300余種玉米主食產品、菜品和糕點等美食,備受消費者歡迎。在其中一個攤位前,四平市鮮谷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熱情地推介自家的鮮食玉米,黃玉米、白玉米、黑玉米、花玉米、水果玉米……品種不一而足,香氣格外誘人。
四平市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的核心區,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優質玉米之都”。這里出產的玉米形美色亮、氣香味甜,“四平玉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2016年通過有關部門驗收并核準注冊。得益于這樣的地理優勢和產品優勢,四平市近年來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種植和加工,取得積極進展。
鮮谷公司總經理孫立波告訴記者,玉米生長的季節性較強,能鮮食的玉米采收期短,所以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及時將其收獲、冷藏,并經剝葉去絲、清洗漂燙、真空包裝、滅菌冷卻等步驟,加工為袋裝鮮食玉米。今年初,他們與一家大型網絡平臺達成合作,投資6000萬元建設了兩條全自動鮮食糯玉米生產線,7月份已經投產,可年產3000萬棒鮮食玉米。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元,解決500余名農民就業問題。
據悉,鮮谷公司還準備投資6000萬元,建設冷庫、保鮮庫和玉米面生產線,預計年產值達1.5億元,進一步增加就業崗位。“公司員工大多是附近的農民,經過嚴格培訓后上崗,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就近就業機會。”孫立波說,鮮谷公司擁有8000多畝鮮食玉米種植基地,其中與農戶簽訂回收訂單的約為4000畝。
在梨樹縣聚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98戶合作社成員種植了60多公頃的鮮食玉米。合作社負責人邵明明表示,合作社與鮮食玉米企業簽訂了收購協議,約定種植品種、質量標準、保底收購價格,讓種植戶直接參與、直接受益。“因為鮮食玉米口感好、營養價值高,訂單一點兒都不愁。”邵明明說。
鮮食玉米不僅優化了種植結構,還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以務工收入為例,聚豐合作社每年用工2萬多人次,以1名村民務工一天賺200元計算,該合作社每年可帶動周邊農戶務工增收共計400多萬元。
四平市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寇春生介紹,近年來,隨著更多企業相繼加入,四平市鮮食玉米年加工能力迅速提高,已由2021年的3000萬棒提升到目前的2.3億棒。為確保鮮食玉米的品質,四平市及時制定并實施一級原糧玉米、一級鮮食玉米兩大地方標準,主要指標參數均優于國家標準及同行業地方標準。
除了鮮食玉米,四平市近年來縱深實施玉米主食化戰略,玉米發糕、玉米餃子、玉米方便面、玉米月餅等百余種玉米主食系列產品、菜品和預制食品線上線下全面鋪開,實現了“從一根玉米到系列主食”的精彩蝶變。四平市委書記郭靈計表示,四平將堅定瞄準玉米深加工和主食化主攻方向,謀劃引進更多項目,爭創“中國玉米美食地標之都”,著力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努力把好玉米做成好品牌、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為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可持續增收作出更多探索。 (經濟日報記者 馬洪超)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