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豪宅+席夢思,牧場牛只的幸福生活
跟隨新希望乳業智慧牧場奶牛營養師李婷婷的腳步,《經濟半小時》欄目記錄了在精準化、智能化管理下牧場中奶牛真實的一天。
與大家對畜牧業“臟苦累”的傳統認識不同,憑借智慧牧場的科技賦能,身材嬌小的李婷婷一個人就能負責管理1300多頭奶牛的吃住行,被同事們稱為牧場的“大管家”。這天一早,她在奶牛健康管理系統上輕點屏幕,就輕松地查看到了牧場每頭奶牛的健康情況,甚至熟練地根據它們的反芻次數推斷出哪頭奶牛需要特殊觀察和照顧,并在第一時間就和獸醫同時抵達了奶牛所在的精準定位。
原來,為了實現及時的健康管理,新希望乳業智慧牧場為每只奶牛都配備了「電子耳標」和「智能項圈」,并且與物聯網平臺隨時聯動。系統會根據物聯網平臺收集的奶牛動態數據,及時通知牧場獸醫需要重點關注的牛只,獸醫也可以利用平臺通過可視化圖表查看奶牛的數據變化趨勢,及時判斷奶牛身體狀況并給予應對。這樣的“私牛健康服務”,在依靠人工觀察的傳統牧場是不可想象的。
接下來,在李婷婷和場長周紅城的帶領下,欄目組走進奶牛們的日常生活空間。在這里,奶牛們正享受著營養師們精心調配的大餐。在智慧牧場,奶牛們吃的都是進口的苜蓿草、玉米片以及青貯飼料,每頭奶牛每天餐標高達100元。而且還會有專業的營養師根據奶牛身體健康精心搭配的每日飼料。飲食上去了,環境也不能差。為了讓怕熱的奶牛們可以舒適地度過西南的夏季,新希望乳業智慧牧場為牛舍配備了自動噴淋系統,可以實時采集牛舍的溫度、濕度數據,并通過攝像頭判斷牛只位置啟動自動噴淋降溫,讓牛兒們住上了“空調房”。
效率提升+智慧環保,科技賦能新農業
智慧牧場的“黑科技”不僅帶來了奶牛們的健康福利,也通過乳制品智能控制系統全方位提升了牧場鮮奶的生產效率和品質。
吹著定制降溫空調,臥在柔軟的膠底“席夢思”上,吃著定制的百元大餐,新希望乳業智慧牧場的奶牛們心情愉悅,產奶量也大幅提升。今年6月到10月間,平均每頭泌乳牛每天多產出牛奶兩公斤,相比往年多貢獻了18萬公斤奶量,相當于創造了90萬元經濟收入。而且智能化的系統也讓擠奶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在智慧指導系統的引領下,奶牛們只需要早中晚三次站上牛位,在全自動擠奶裝置上擠奶兩分鐘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在傳統牧場里需要30人一天辛苦完成的擠奶工作,在科技創新的助力下,只需要三個人每個班次耗時1~2小時就能高效解決。
這種由科技帶來的效率提升同樣還體現在了智慧牧場的廢物處理流程中。在自動化噴淋系統有效減少廢水排放之外,為了解決奶牛排泄物污染問題,新希望乳業青白江智慧牧場還建成了近50公里的沼液管道。牧場產生的奶牛糞便會通過內部收集系統和管道直接進入沼液池發酵,在發酵完成后再通過密集的地下管網直接送入周邊村落的果園。這樣的有機肥料不僅解決了畜牧業廢棄物排放問題,也為周邊的果農提升了生產效率,打造出種養一體化的可循環農業生態圈。
據悉,為了進一步推進低碳環保事業,新希望乳業還在今年4月20日與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科研創新團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合作將以推動奶牛養殖行業碳中和為目標,就牧場、研發、生產方面的科技專項工作進行探討,打造可持續的綠色科技農業樣本,持續推動智慧牧場的效能。
從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走入畜牧行業基層一線的視頻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現代農業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多種數字技術的產業嵌入實現了新希望乳業智慧牧場的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和資源高效利用,而一套完整的智慧牧場系統,則打通了人、奶牛、乳制品之間的信息通路,聯通上下游產業環節,為未來的智慧牧場的擴展帶來更多可能。新希望乳業的智慧牧場曾經是中國優質乳工程的首批過審牧場,樹立了中國優質乳的品質標桿。而今,這一牧場體系又憑借科技實力成為中國智慧牧場和現代農業的模板。隨著農業科技不斷發展,我們期待著新希望乳業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新的科技賦能案例,為我們展示現代農業發展的全新格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