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的老人正發愁呢,日常治療心臟疾病的藥物只剩下一天的量,原本這兩天就要到社區醫院開藥。但突然而至的封控,讓老人措手不及。
這片區域里老房居多,居民也有不少是老年人,很多都不會使用手機下單購物。封控、管控之下,這些老人的生活該怎么辦?上周六,小區里陸續出現大量志愿者,挨家挨戶登門詢問家里的急事、難事。
“您告訴我藥名,我去給您開藥!”馬雷雷是北京鏈家的中介經紀人。4月8日晚上11點多,他聽說距離門店10公里的酒仙橋街道需要大量疫情防控志愿者,立即報名參加。
第二天早晨6點多,馬雷雷和同事們緊急奔赴酒仙橋。大家三四個一組,每組負責兩三棟樓。這些老樓基本都沒有電梯,既考驗體力,又考驗耐心。好在這些經紀人都有經驗,之前在其他社區當過疫情防控志愿者。
馬雷雷負責的3棟樓有100多戶居民,其中十幾戶急著買藥。如果全統計完再一一去買,可能會耽誤事。于是,一聽說哪戶急需藥品,他立刻一路小跑到社區醫院去開藥,買完再繼續跟著同事爬樓。盡管需要往返跑腿好幾趟,但他不嫌麻煩。小區里有些老人不會手機轉賬,“大白”們就先墊付買藥錢。
當天,十幾戶有緊急購藥需求的居民全部拿到了藥。居民們都特別感謝這些從未謀面的“大白”,“雖然看不清你們的臉,但我記住了你們的聲音。”
“面對疫情,我們在兩小時內集結了80余名志愿者,全部支援酒仙橋。”北京鏈家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8日晚,北京鏈家接到街道和相關部門的緊急求援,因為部分小區從凌晨起需要封閉管理,街道和社區社工力量嚴重不足,需要中介經紀人支援。4月9日,這些志愿者全部準時到酒仙橋辦事處報到,穿著防護服,協助社區完成核酸檢測、執勤、生活物資運送等任務。
不止在酒仙橋,這樣的“大白”還出現在望京花園西區。上周連續三天,該小區都在進行核酸檢測。小區附近的鏈家經紀人付全貴放下手里的工作,變身志愿者,在小區一站一整天,幫著居民掃碼做核酸。疫情期間,付全貴已經十幾次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成了居民的老熟人。
據悉,未來14天,約有80名鏈家經紀人志愿者將參與社區防疫工作,接受酒仙橋街道統一調配。 本報記者 曹政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