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信鑄砂集團廣東分公司的車間里,兩位95后叉車工彭春和黃健鳴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工人的進取精神。他們以叉車崗位為起點,主動擁抱公司提供的成長平臺,在短短一年內完成了從普通操作工到復合型技術人才的華麗轉身。
機遇:當貨叉遇見設備效能提升
一年前的彭春,已是能輕松完成“穿針引線”級精準作業的叉車好手。但每日重復的叉車搬運工作讓他開始思考:當人工智能逐漸滲透制造業,單一技能是否足夠支撐職業發展?這個困惑在一次設備調試動員會上被打破。
“生產設備效能未達最佳狀態,歡迎全車間參與優化!”領導的號召讓彭春意識到,貨叉之外還有更廣闊的舞臺。他主動向設備部黃經理咨詢,從零學習生產設備的工作原理。振幅、氣壓、風量、電流等參數的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個參數的細微變化就會導致生產效率及舊砂再生的質量。那些日子里,彭春的工裝口袋總揣著寫滿參數的便簽本,追著工程師請教學習設備各參數的原理及數據匹配等問題。經過幾十次上百次調試驗證,最終實現設備效能20%的提升——這個數字背后,是95后青年將“工匠精神”從操作臺延伸至技術領域的生動實踐。
突破:電工證背后的成長邏輯
車間維修組人員緊缺時,彭春又發現了新機遇。但電路檢修需要專業資質,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門檻,在集團“青年成才計劃”支持下竟成為跳板。令人意外的是,總部不僅全額資助考證費用,更安排技術骨干進行“1對1”實操指導。這種“企業搭臺、員工唱戲”的模式,讓彭春在半年內完成了從持證新手到獨立排查設備故障的跨越。如今他工具箱里并排放著叉車鑰匙和萬用表,恰似其職業能力的具象化寫照。
學習:緊抓機遇、實現“技多不壓身”
作為聯信鑄砂集團廣東分公司生產部門最年輕的員工,黃健鳴自入職以來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學習熱情。在出色完成本職叉車工作的同時,他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主動向主操人員請教學習開機配料的操作技能。在黃健鳴看來,當今時代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終身學習已成為必然選擇。“未來智能化發展將取代大量簡單重復性工作,等到那時再尋求轉型就為時已晚了。”他常常這樣說道。因此,他格外珍惜公司提供的培養機會,積極向經驗豐富的前輩和領導請教學習,始終秉持“技多不壓身”的職業理念。
“黃健鳴年輕有為,工作熱情高漲,勤奮好學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他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不僅出色完成了叉車作業任務,更通過刻苦鉆研,掌握了開機配料和設備維護等多項專業技能。特別是在生產任務繁重時期,他為保障生產進度、確保及時供貨發揮了重要作用?!甭撔盆T砂集團廣東分公司廠長高峙對黃健鳴的工作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
擔當:圓破內的封閉空間與炙烤
樂于奮進的人,會將每一次實踐都當成成長的機遇。那個悶熱的午后,地坑中的圓破清理像蒸籠般散發著40℃的熱浪。當其他人還在討論具體檢修方案時,黃健鳴舉起剛剛操作叉車的雙手,做好個人防護,快速的進入圓破機內部維修清理掛在內部的雜物,汗水在防塵口罩里積成水洼,油污沾染了嶄新的工裝,但他與團隊連續奮戰搶修成功的經歷,已成為車間口口相傳的“新生代擔當”樣本。
更可貴的是,黃健鳴把每次的設備檢修及故障排查,都看做是個人成長的基石。在今年上半年的“頂崗”系統學習中。通過主動申請主操崗位學習,他如今已能熟練監控整條生產線的數據流。從俯視儀表盤到仰望控制屏,視角的切換見證著職業緯度的拓展。
土壤:讓年輕工匠扎根的力量
兩位青年的快速成長,映射出聯信鑄砂集團獨特的人才培育生態。公司推行的“青年員工培養計劃”打破部門壁壘,允許一線員工參與跨領域項目學習。正如聯信鑄砂集團一直對人才的主張:新時代產業工人不應被定義——只要他們愿意攀登,企業就提供梯子。
當被問及為何如此拼搏時,兩位年輕人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公司給的每個機會都是珍貴的學習資源?!痹诼撔盆T砂集團這個充滿凝聚力的大家庭里,他們用汗水澆灌成長,將挑戰視為禮物。正如黃健鳴所說:“只要能看到進步,所有的付出都充滿快樂?!?/p>
聯信鑄砂集團用實踐證明:當企業愿做員工成長的土壤,員工就會回報以驚人的生長力。在這個技術迭代加速的時代,青年產業工人完全可以通過“精一技、會多能”的復合發展,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發展的同頻共振。彭春和黃健鳴的故事仍在繼續,而更多年輕人的職業新篇,正在這座充滿可能性的企業里醞釀發芽。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