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上,新華網發布《2021金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聚焦信貸服務賦能小微企業主助力共同富裕進程(下稱《報告》)。報告提出小微企業是促進共同富裕,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推動小微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普惠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及弱勢群體,助力其財富更快增長意義深遠。
《報告》認為,信貸供給方應該以兩個"可持續"為目標——小微企業的經營可持續、小微信貸服務的長期可持續。陸金所控股旗下小微信貸服務機構平安普惠對該報告提供學術支持。
論壇上,同步發布了小微信貸服務十大案例,平安普惠以"AI+O2O"服務模式,入選"普惠金融"優秀案例。
"行云"上線賦能小微信貸供需均衡
調研發現,小微信貸在總量層面"融資難"的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局部"信貸過度"和"信貸不足"的問題依舊存在,小微信貸供需結構性不平衡成為影響其發展的一大挑戰。
此外,基于小微企業主的獨特經營屬性,《報告》認為只有構建起供需雙方及授信方式的合理邊界,才能維持好小微信貸供需的適當性均衡。對于小微信貸供給者,在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需要不斷加強對小微企業的賦能,推動小微企業主自身金融能力、生存能力、發展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這是供需雙方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推進普惠金融戰略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出了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建小微信貸合理邊界的問題,建議搭建立體的、多層次的信貸供給體系、信貸供給方向合適的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建立起 KYC即Know Your Customer(認知客戶)、KYR即Know Your Risk(認知風險)以及KYP即Know Your Product(認知產品)的"KY體系"。
具體實踐中,作為小微信貸供給方,平安普惠該"KY體系"、借助"AI+O2O"服務模式實現客戶識別和精準風控,并將客戶權益保護和金融能力提升嵌入服務流程之中,形成一整套服務標準。
區別于偏重傳統網點的金融機構或是完全依賴線上服務的互聯網機構,"AI+O2O"服務模式,依托線下服務團隊,覆蓋全國270個以上城市,針對國內小微經營人群基數大、分布廣、千行千面的復雜現狀,提供強有力的服務能力。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由于信息不對稱,對金融服務缺乏了解,數字化水平不高,線下團隊可以有效覆蓋最一線的信貸需求。
而在線上,平安普惠通過遠程團隊,提供專屬人工服務,以線上視頻對話深入了解小微現狀,提供高效、精準、貼心服務。
今年,平安普惠上線"行云"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實現7*24小時AI客服智能引導,主動實時識別客戶疑慮、解答客戶疑問,全程無斷點申請,最少文本輸入,將接近真人的AI專業服務應用于整個借款流程。據了解,該方案推出后,現已有超1萬名小微企業主體驗到這一科技成果,獲得借款約10億元。
2021年上半年,智能客服有效服務率提升26%。自今年以來,平安普惠累計成功提供主動式服務超3500萬人次?;诖?,平安普惠入選"普惠金融"優秀案例。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在我國,普惠金融已成為"十四五"時期金融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基調之一。
通過金融的普惠性,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能夠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助力緩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廣大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作為小微信貸供給者,其不可忽視的社會責任與企業使命,正是探索并加強賦能小微,推動小微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近年來,從農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到助農取款模式的探索,再到金融科技公司的迅速壯大,涌現了諸多金融服務提供者、金融產品,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了諸多商業范本,眾多機構不僅僅是提供金融產品,更為小微生態賦能。
例如,平安普惠發揮生態圈優質資源,為小微客戶量身定制了客戶權益體系。今年4月,該體系上線后,也預示著平安普惠邁出打造賦能小微生態圈的重要一步,將"客服"升維至"賦能",通過生活、教育、健康、商業四大維度,覆蓋小微企業主生活、經營全場景需求。
另外,作為金融科技企業,在不斷深化普惠金融的同時,平安普惠也全面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投身于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
今年,平安普惠發起"美麗行動"支持公益環保并升級了消保"維C行動"。日前也正在開展"平安守護者行動",招募國家公園體驗者,到雅安大熊貓國家公園當了一次生態守護員。希望通過分享3天的生態之旅,讓更多的朋友們關注和了解生態保護的艱苦和重要性,讓更多人共同守護中國最美底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