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寧鄉,熱浪翻滾。13日,黃材鎮石山村的種糧大戶姜澤良蹲在田埂上,手指插入重新濕潤的泥土中,連日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他身后的200畝田地,水流正順著水渠蜿蜒而入,發出細微的“噼啪”聲。
“許多天沒下雨,稻田開始裂口,幸虧‘及時水’來了!”姜澤良高興地說。
(資料圖)
戰高溫,科技先行。汩汩清水流進稻田的背后,黃材灌區建成的運行管理矩陣平臺正發揮關鍵作用——這套整合八大系統、180多個傳感器和194處高清攝像頭的智慧水利系統,通過本土化的技術適配,實時動態優化著30萬畝農田的灌溉方案,為糧食豐收筑牢根基。
180余個傳感器實時優化輸水調度
“要讓莊稼喝上水,把水調對地方是關鍵。矩陣平臺的應用讓灌區調水精度大幅提升。”黃材水庫灌區管理局工程管理建設科副科長蔡寧輝介紹。
在灌溉前期,平臺整合近10年歷史水文數據、作物生長周期需水參數及未來15天氣象預報,構建基礎配水模型,提前完成各片區用水配額劃分。灌溉期間,180余個部署在干支渠的傳感器每5分鐘更新一次水位、流量數據,墑情監測點每小時傳回土壤含水率信息,平臺據此動態調整輸水計劃。
“平臺搭建完成后,面對水庫水位日均0.3米的波動及3處區域的旱情預警,平臺在15分鐘內完成數據運算,精準調控5座分水閘啟閉度,實現32公里干渠沿線用水誤差控制在5%以內?!辈虒庉x告訴記者,通過平臺調度,8月實施的輪灌計劃,一期7天總干渠普灌輸水效率較人工調度提升23%,二期42天輪灌保障了峽山水庫以上12萬畝農田的灌溉需求。
194處高清攝像頭智能監控保障輸水暢通
渠道通暢是輸水高效的基礎,矩陣平臺為渠道維護提供了技術支撐。
記者了解到,平臺搭載的194處高清攝像頭,覆蓋灌區85%的干支渠關鍵節點,實時畫面同步傳輸至管理中心大屏,工作人員通過大屏24小時監視渠道運行狀態,能及時發現淤積、滲漏等異常情況??购店P鍵期,平臺借助攝像頭監視與人工巡查相結合,共完成20處淤積點、6處滲漏點的定位標注,生成清淤優先級報告。依據報告實施的清淤作業,結合平臺實時監測的水位變化數據,動態調整施工時段,確保日均輸水能力維持在35萬立方米以上。
經測算,通過平臺輔助的渠道維護,灌區輸水損失率較去年同期下降8%,關鍵渠段過水能力提升11%。
八大系統實現節水增效雙重目標
科技為老灌區注入了新活力,實現節水與增效雙贏。
蔡寧輝說,平臺通過整合水文監測、墑情感知、視頻監控等八大系統,能夠實現節水增效的雙重目標。
“借助墑情監測數據,結合作物生長規律,工作人員能更精準地把握灌溉時機與水量,有效減少了傳統灌溉中15%~20%的無效耗水,讓每一滴水都用在關鍵處?!辈虒庉x介紹,今年早稻灌溉期,平臺通過對分水閘的合理調控,使灌溉周期縮短2天,節水8萬立方米,相當于400畝稻田的灌溉用水量,節水成效顯著。
如今,在山水與科技的交融里,灌區管理正從過去的“人跑斷腿”邁入“指尖調水”的新時代,依據平臺呈現的監測信息,農戶在種植安排上更具科學性,也為作物生長營造了更適宜的環境,有力保障了糧食生產的水資源需求。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