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充滿鄉土氣息的圩市同樣是感受城市脈搏的好去處。每逢圩日,四面八方的人們匯聚于此,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構成一幅生動鮮活的市井圖景。這里有最新鮮的食材、最地道的風味,還有最淳樸的人情,承載著桂林人代代相傳的生活記憶,同時也是游客體驗桂林本土生活的絕佳打卡地。
如今,人們要滿足購物需求,早已不用等趕圩的日子了。只不過,桂林人對趕圩的熱情,從來沒有減弱,熱熱鬧鬧的圩市,是煙火氣的證明,也體現著桂林人的生活氣息。
【資料圖】
“買土貨”,是大部分網友趕圩的首選理由。那些從田間地頭直接運來的物產,還帶著晨露的濕潤和泥土的芬芳,這是城市超市里難以尋覓的滋味。
臨桂區的廟嶺圩又稱廟頭圩,有公交車直達。這里以農產品豐富新鮮而出名,每到圩日,這里就成了農產品的海洋,青菜鮮嫩欲滴,西紅柿和南瓜飽滿多汁,還有各種新鮮的水果。除了蔬菜瓜果,各種禽蛋也很受歡迎,尤其土雞蛋,是人們爭相購買的對象。
雁山區柘木圩位于漓江邊,也可以乘坐公交車抵達。這里最吸引人的是河鮮,蔬菜、瓜果也新鮮便宜,在柘木圩上,常能看到市民提著大袋小袋滿載而歸。
柘木圩上的農產品以水靈新鮮著稱:剛收割的空心菜、油麥菜翠綠鮮嫩;農戶自己種植的豆角、茄子飽滿干凈;水果因靠近漓江種植,水源充足,因此果肉飽滿、汁水豐富,格外香甜。
靈川縣的九屋圩同樣藏著讓桂林人惦記的煙火味,其中,圩上的土豬肉和九屋圓子是桂林人餐桌上雷打不動的“硬菜”。
土豬肉肥瘦相間,肉質緊實,無論是炒菜還是做餡,都香氣濃郁。九屋圓子則是用土豬肉手工剁制,加入蔥姜蒜和馬蹄或鮮筍調味,釀入豆腐泡中,無論煮或炸,都很有彈性,鮮味十足。過節前,很多人會特意驅車來九屋圩,就為了買上幾斤土豬肉和圓子,給家宴添份地道滋味。此外,九屋圩的米酒也值得帶一瓶,度數不高,酒香醇厚,是當地村民自家釀造的,深受市民喜愛。
臨桂區的會仙圩藏著兩樣“響當當”的產品——板鴨和葛根粉。板鴨選用本地土鴨,經腌制、晾曬而成,肉質緊實,咸香入味,蒸或燉都好吃;葛根粉則是用本地種植的葛根磨制,粉質細膩,沖調成糊或煮粥,爽滑可口,還有清熱養生的功效。
逛會仙圩,帶一份板鴨當下酒菜,買幾包葛根粉當早餐,是老食客的標配。除了這兩樣,圩市上的干貨也透著家常味,筍干、菜干味道濃郁,是煲湯的好食材。此外,竹編攤上大小不一的竹筐、竹籃,都是老手藝人的匠心之作,它們紋路細密,既可以裝菜,又能當儲物籃,透著質樸的手工情懷。
打卡貼士
桂林各鄉鎮圩日多按固定日子循環,出行前可在網上查詢最新圩日表,避免跑空。部分圩場門口為鄉村道路,停車位有限,趕圩時注意不要影響交通。趕圩趕早不趕晚,最佳時段為上午7點至10點,農戶貨物最新鮮,午后部分攤位會收攤。農產品大多是農戶自產自銷,購買時可以適當討價還價,但記得保持禮貌,部分老年攤主只收現金。
廟頭圩
網絡熱度: 95 (100)
推薦指數:★★★★
圈友熱議:
網友“家庭主夫”:廟頭圩的蔬菜太新鮮了,比超市里的好吃多了,每次都買一大堆。瓜果都是本地種植的,純天然,吃著放心。
網友“講不得的蔣太太”:這里的貨物很齊全,很多土貨,價格也便宜,10元錢可以買一大堆。
九屋圩
網絡熱度: 93 (100)
推薦指數:★★★★
圈友熱議:
網友“自然食客”:九屋圩特別好,去得早運氣好還能遇見野菜,吃起來太新鮮了,很有特色。
網友“小烹三餐”:每次驅車幾十公里,就為了看看這個老圩,圩上土雞土鴨和土酒都是我的必選項。
柘木圩
網絡熱度: 90 (100)
推薦指數:★★★★
圈友熱議:
網友“MOMO”:柘木圩的蔬菜和魚都很新鮮,每次趕圩都要買些,吃起來特別自然鮮甜。
網友“開心柳柳出去浪”:這里的蔬菜、水果、肉都很新鮮,逛完可以在奇峰鎮看看風景。
會仙圩
網絡熱度: 90 (100)
推薦指數:★★★★
圈友熱議:
網友“美好前進”:會仙圩的板鴨每年都要去買,不論是蒸還是炒,做出來的菜特別好吃。
網友“桂C.80后”:特別熱鬧,什么土貨都應有盡有,很愛來。
記者劉琪 文/攝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