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聯動中超、家校舉辦聯合賽、足球融入校園文化……在前不久開始的“校園足球主題月”期間,全市中小學刮起“足球旋風”,陸續開展豐富多彩的足球活動。據統計,本市共組織中小學開展“班超”聯賽3.7萬余場次,吸引43萬余人次參與。記者走訪校園觀看各類“班超”花式開賽,看到學生們在運動中釋放活力、體驗足球運動的魅力。
國安俱樂部球員參與“班超”友誼賽,與同學們切磋球技。實習記者 常一鳴 攝
(資料圖)
夢想起航
國安進“班超” 讓更多孩子享受運動
“加油!加油!”近日,北京十一學校豐臺小學的操場上,一場以“國安進校園”為主題的足球友誼賽上演。兩隊奔跑的隊員中,都出現了北京國安俱樂部球員的身影。
“跟專業球員一起踢球太過癮了!”比賽結束,5年級學生周稻滿頭大汗,一臉興奮。“我還從球員腳下搶了個球呢!”周稻平時就是國安隊的粉絲,國安隊的比賽幾乎是一場不落。新學期“班超”聯賽,他與班級同學一路沖進了決賽。“在踢球的過程中,我們所有人都在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班級也變得特別有凝聚力。”
學生張宇涵在比賽中積極拼搶,“梅開二度”。國安隊友的點贊和鼓勵讓他對即將到來的“班超”決賽信心大增,“我將來也很想成為一名專業的足球運動員。”
“班超”聯賽,讓越來越多像周稻和張宇涵這樣的學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學校體育老師王占山說,該校的“班超”10月啟動,為了動員更多的孩子踏上綠茵場,老師們想了不少辦法。比如該校在二年級特別安排了男生半場和女生半場比賽,讓女孩子也奔跑起來;三年級至六年級的比賽中,該校要求每班至少有一名女生上場參賽。
揮灑汗水的同時,孩子們的身心都收獲了成長。“身體素質的提升是最顯著的。”王占山說,很多孩子反映,自己這學期生病少了,身體更棒了,更愿意參加體育活動。
“班超”聯賽衍生出來的足球文化活動更是將教育拓展到了賽場之外。王占山說,學校面向學生征集了助威海報,“班超”結束后,老師們正考慮舉辦一場小型海報展覽。
并肩作戰
家長當陪練 上演親子足球嘉年華
傍晚,昌平區未來科學城體育場,一場親子足球賽蓄勢待發。黃城根小學昌平學校的足球小將們在家長足球隊的帶領下,踏上綠茵場。六年級的學生穿上比賽背心,和家長一起熱身、進行傳接球練習。“腳弓推球,把握力度!”學生趙歧峰模仿著父親的動作,成功將足球接到身前,再轉身傳回去。“漂亮!”父親豎起大拇指,上前指導他調整好姿勢,“注意保持平衡,盯準腳下的球。”熱身結束,學生和家長混合組隊,兩隊球員在各自半場擺開陣型。清脆的哨聲劃破全場片刻的屏息,奔跑、傳球、突破、射門……賽場上,大小隊員配合默契。終場哨響,雙方隊員開心地互相擊掌、擁抱。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家校足球邀請賽和家校足球聯賽。在此基礎上,全校六個年級都建立了家長足球隊,共140多名隊員。他們是孩子最好的陪練員,也是校園足球發展的助力者。”該校德育主任劉林洋說,在家校足球聯賽中,家長代表隊憑借沉穩的戰術和豐富的經驗,掌控場上節奏,學生代表隊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場上看似簡單的停球、傳球動作,都是大家刻苦訓練的結果。”
學科交融
校內搭建“足球博物館”
“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漢代壁畫上的圖案,你們看到了什么?”在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的一堂體育課上,體育教師郭思宜化身講解員,帶領學生開啟“足球博物館”校本課程。教室前的電子屏上,展示了一幅漢代的人物畫像石刻拓片,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定格在畫像上,細細端詳人物的姿態。“石像上的人好像在踢球”,“他們圍成圈兒、手舞足蹈的樣子可真有意思”,“他們玩的球和我們現在的足球好像不太一樣”……學生們各有各的答案,郭思宜頻頻點頭。
“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他們確實是在踢球——這是兩千多年前的足球,蹴鞠。它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在漢代得到較大發展。”郭思宜走到屏幕前,用激光筆勾勒出畫像上古人寬袖翻飛的身姿,為大家耐心講解。課堂上的生動講解,引得學生們躍躍欲試。隨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來到操場上開展足球活動。定點射門、穿越障礙、傳球接力……球場上,學生們盡情奔跑,享受足球帶來的樂趣。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