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記者 吉雪嬌
近日,內蒙古一家村鎮銀行宣布取消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產品,“5年期定期存款庫存告急”隨之引發市場關注。
11月12日,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成都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目前多數銀行已停售5年期大額存單,但普通定期存款5年期產品仍在售。不過,由于利率普遍倒掛,儲戶對相關產品的熱情有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多家銀行5年期定存仍在售
根據內蒙古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發布的公告,該行綜合考慮同業機構的利率水平,自2025年11月5日起對定期人民幣存款利率進行調整,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停售5年期大額存單,但停售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在業內還較為少見。11月12日,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成都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目前多數銀行普通定期存款5年期產品仍在售。
以某國有行為例,該行在售的定期存款期限包括3個月、6個月、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最高年利率分別為0.8%、1%、1.1%、1.2%、1.55%、1.3%。某城商行銷售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普通定期存款產品,年利率分別為1.4%、1.5%、1.8%、1.85%。
總體來看,5年期定期存款產品雖然在售,但利率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由于利率普遍倒掛,儲戶對相關產品的熱情有限。
大額存單方面,5年期產品則難覓蹤影。“大額存單,期限多樣,靈活選存。”位于成都的某股份行社區銀行門口的存款產品宣傳欄頗為醒目。目前該行銷售的大額存單起存金額為20萬元,期限主要為3個月、6個月、1年期、3年期,年利率分別為1.1%、1.3%、1.4%、1.75%。
上述國有行在售大額存單產品期限為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期、3年期,利率分別為0.9%、0.9%、1.1%、1.2%、1.55%。其中,1年期(含)以內產品利率略高于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產品利率則與同期定期存款持平。
理財產品吸引力開始增強
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取消長期限存款產品并普遍下調利率,其主要原因在于應對持續收窄的凈息差。在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銀行通過壓降高成本長期負債緩解壓力成為必然選擇。當前銀行凈息差仍有下行趨勢,不排除有更多的長期限存款產品將被納入調整范圍。
面對利率下行壓力,普通投資者是否需要提前配置長期限定存以“鎖定”當前利率?業內人士建議,關鍵在于資金使用規劃,如果確定資金在期限內沒有使用需求,可以理性按需配置;反之,盲目辦理長期限定存反而可能損失利息收入。
另一方面,隨著“存款搬家”需求的釋放,理財產品與銀保產品也成為銀行客戶經理重點推介的對象,多家銀行網點將相關產品信息擺放在顯著位置。
光大證券報告指出,5月下旬主要銀行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后,五大行5年期及以內定期存款利率已全面降至1.3%以下,部分銀行出于負債成本壓降考慮,對于定價較高的3年期大額存單等產品的銷售也進行了主動管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理財收益率雖有下行,但相較存款仍有較好的相對收益;另一方面,隨著存量定期存款陸續到期續作,或持續有潛在存款“脫媒”流向以銀行理財為代表的資管產品。
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略有提升
從市場表現來看,繼9月銀行理財規模收縮后,四季度迎來恢復增長階段。國信證券報告認為,在居民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規模有望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26年規模將提升至35萬億元至36萬億元。低利率環境推動居民資產從傳統儲蓄向凈值化理財產品遷移,成為銀行理財規模擴張的核心動力。
“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持續深入和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的背景下,個人投資者在投資靈活性與風險偏好上呈現出一些變化。”普益標準指出,在投資靈活性方面,今年以來,最短持有期型產品規模及其占比擴張明顯,且主要集中在7天、1個月等短期限品種,反映出投資者對高流動性與申贖便利性的理財訴求。在風險偏好方面,近一年來權益市場開始走強,債券市場則整體震蕩加劇,全市場含權產品數量增多,反映出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略有提升。
對此,理財公司也在積極豐富產品供給。近一年來,最短持有型產品月均新發數量逐步提升,且覆蓋多種最短持有期限類型。在營銷端,理財公司針對部分產品提供理財夜市、預約贖回等服務,進一步滿足投資者對投資便利性的需求。此外,頭部理財公司已率先開始建立多資產多策略品牌,打造多元化“固收+”產品體系,滿足投資者對于收益彈性的追求。通過挖掘權益、黃金、跨境資產等多類資產配置價值,滿足投資者的多元化投資偏好。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