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小友你好,歡迎來到文昌閣,我是你的數字向導‘勘勘’,我們現在所在的是文昌廟花廳……”近日,記者跟隨數字人“勘勘”的解說移步換景,沉浸式“游覽”了三維重建中的文昌閣。在實景三維技術精準還原下,一磚一瓦、一梁一柱清晰可辨,就連雕花紋路、石碑磨損皆與實體建筑別無二致,讓人在屏幕前也能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
這是由長沙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簡稱“市勘測院”)打造的“一分鐘秒懂歷史建筑(文保)”科普視頻。作為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市勘測院探索出一條“規劃保護+數字建檔+活化利用”的特色路徑,讓沉默的歷史遺存煥發新生機,真正實現“讓歷史會說話”。
長沙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楚漢名城,革命圣地”的美譽,文物資源富集、文化底蘊深厚。如何系統性推進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讓文化瑰寶“活”起來、“火”起來,成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課題。
市勘測院依托無人機傾斜攝影、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室內全景影像采集等“空地一體”測繪技術體系,目前已高標準完成了城北堂、文昌廟花廳、西文廟坪街區、太平街街區等重點歷史資源的數字化建檔工作。通過點云模型、單體化實景模型、平立剖等多維度數據整合,逐步形成“從簡略到典型、從典型到全面”的遞進式保護測繪技術路線,為歷史建筑建立科學完備的數字身份檔案,夯實保護管理的數據根基。
依托扎實的數字基底,市勘測院積極探索歷史資源的當代表達。聚焦科普宣傳與專題展示,創新打造“一分鐘秒懂歷史建筑(文保)”特色模塊,引入“數字人”IP擔任文化解說員,以生動鮮活的視聽語言拆解建筑密碼,讓磚瓦間的歷史故事躍然屏上。這種虛實結合的傳播方式,既保留了文物的歷史厚重感,又賦予其現代傳播活力,使傳統文化更貼近大眾認知。
未來,市勘測院將持續深化“科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深耕技術創新與文化挖掘,為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貢獻更多智慧方案。通過完善數字建檔標準、拓展活化利用場景、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讓歷史遺存不僅“可閱讀”“會說話”,更能成為市民觸摸城市記憶、感知歷史溫度的文化載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