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安琪
(相關資料圖)
買房一陣子,住房一輩子,提起物業費,大家都感覺到,近年來隨著住宅品質提升,物業費也隨之水漲船高。“十多年前大家印象中物業費單價只有一塊多錢,有些老一點的小區甚至只有幾毛錢。”在蘇州鏈家從事房產交易多年的馬濤說出了很多人的感受,“如今比較新的小區,物業費單價幾乎都要3、4元錢。”不過,也有市民指出,隨著樓盤品質越建越好,物業費也越來越高,但是平時為業主提供的服務是否也有質的提升更加應該關注。
物業費提高:老大爺當門衛早已成過去式
三分看房子七分看物業。隨著物業服務的提升,近些年物業費一直在變化。物業“1.0時代”,多為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幾年前交付使用的小區,物業費的定價還維持在之前的水平,單價大多集中在幾毛至1元區間。馬濤告訴記者,“1.0時代”物業服務水平處于初級階段,物業服務內容比較單一,部分小區物業無電梯管理,物業服務內容多為保潔、保安等基礎內容,甚至有些小區還有“看門老大爺”,隨著近些年物業費的上漲、行業整體服務的提升,較新的小區不復見這樣的情景。
在蘇州物業“2.0時代”,物業管理費區間在1.0-2.9元/平方米/月,且多數分布在1.5元+/平方米/月以上,多為5-10年前入市的樓盤,如萬科金色里程、南門世家等小區。這也是目前非新樓盤的主流物業管理費。較“1.0時代”來看,“2.0時代”物業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園林有專人定期修剪;小區擁有智能門禁系統;進出小區有保安人員把關……業主滿意度更高了。
據了解,建筑年份在2018年之后的次新小區,物業費整體水平偏高,蘇州次新小區的物業費大約在3-4元/月/平方米左右。科技城金茂府、朗詩人民路8號、綠地江南華府等偏高端和科技感的小區物業費甚至達到6元/月/平方米以上。與此同時,這些高物業費小區提供的物業服務也更加高端了:24小時安保門崗,車輛行人實時監督;全天候不間斷巡邏,無死角閉路監控;快速響應,15分鐘響應速度,當天問題當天解決。同時,多家小區也加入了金鑰匙聯盟,提供1對1定制服務,享有生活管家、出行管家、房屋管家等高端定制服務。
服務價值體現:品牌、科技都用“硬實力”說話
我們來算一筆賬,以10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10年前物業費如按照單價1.5元來算,每年需要交1800元左右;如今物業費按照單價3元來算,每年需要交3600元。對比之下看來,居住成本確實提高了不少。“3.0時代”的物業費提升不少,除了提供的各類服務更加全面優質,是否還有其他的緣由?多家物業企業負責人都認為,“硬實力”也同樣是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品牌的硬實力,如萬科、龍湖、綠城等全國榜上有名的物業服務企業,他們的服務一般都成體系、有保障,消費者也會考慮到品牌效應而愿意買單。此外,科技硬實力是物業服務行業的重要賽道,目前蘇州市場上,朗詩、龍湖、金茂等多家開發商在樓盤建設時就打造出智能家居系統等科技住宅產品,交付后公共耗能較高,使得物業費必然走高。還有在物業服務中打造的“自助終端”“自由方舟”“智慧服務”等充分利用物聯網、黑科技、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的物管系統,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給予業主更安全、便捷的生活服務體驗,其科技投入必然也會在物業費上有所體現。
業主接受度:只要服務價值對得起物業費用
“現在買新房子,物業費單價普遍都要3塊錢以上。合不合理,還需要看是否能有對應價值的服務。”園區中海某小區業主陳先生認為,目前所住小區的中海物業,他覺得服務基本滿意,所以也愿意承擔相應的物業管理費用。陳先生告訴記者,相比曾經居住過的老舊小區而言,現在的新小區各方面體驗感都更好,所以花出去的錢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交了同樣多的物業費,沒有更好的服務,那作為業主肯定不能接受,就會提議更換物業公司。”陳先生說。
據了解,物業費并不由樓盤開發企業或物業服務企業直接定價,而是由相關主管部門根據市場和服務標準來審批制定。在定價之后,也不能隨便提價。在實際情況中,除非小區更換物業服務企業,重新制定物業價格標準,不然在延續原有正常物業服務的情況下,不會出現物業費提價的情況。
也正因如此,不少老舊小區的物業費并不會隨著當前市場上新小區的主流價格而改變。馬濤說:“老舊小區的物業費是便宜,但是相對來說一些新樓盤或次新樓盤的物業服務品質確實更好一些,物業服務企業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會不一樣,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也被大多數業主所理解和接受。”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