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數字城管平臺獲悉,此前太原市城鄉管理局公布20處易積水路段,該局正在對這些路段實施改造,近期如遇大雨,民眾盡量繞行。
20處易積水路段具體為:大同路鋼城加油站段、大同路趙莊南二巷口、大同路趙莊段、北倉巷坡子街口、濱河東路漪汾橋下、新建路府西街口、水西門南海街口、寇莊西路雙塔西街口、平陽路學府街口、塢城南路南中環口、濱河東路祥云橋下、興華西街西中環口、興華西街千峰路口、西礦街朝北東巷口、匯錦街(汾河隧道口)、南內環西街大王路口、南內環西街小王路口、和平南路西峪街口、濱河西路九院沙河下穿通道、文興路三給街口。
每次大雨,對城市防洪排澇系統都是一場大考。在降雨前,城管部門通過加大污水輸送和處理能力,排空河道緩洪池和泵站調蓄池,為大雨、暴雨時發揮污水管網(約13萬立方米)、河道緩洪池(12.64萬立方米)和泵站調蓄池(5.1萬立方米)最大調蓄能力創造條件。
在暴雨或大暴雨時,為充分發揮管網及上游泵站的調蓄能力,城管部門在特別緊急情況下,采取溢流外排和持續投加藥劑等應急措施,確保污水處理廠安全。目前,所有雨水泵站全部儲備降污藥劑,按水量大小精準投放。
太原市城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每年汛前和每次雨后,城管部門都會對雨水管網、進水井、檢查井等設施進行清理,更換淤堵、破損管道,在保證排水暢通的同時,減少垃圾、淤泥等污染物排入汾河。降雨過后,城市低洼地段積存雨水、遠端雨水管涵、河道緩洪池、泵站調蓄池內仍殘存大量雨水,所以雨后泵站還要繼續抽排一段時間,騰出容量,應對下次降雨。
鏈接 太原雨后為什么會積水?
太原三面環山,北高南低,汾河穿城而過,是城市主要泄洪通道。如連續降雨,汾河水位上漲,南北沙河等市內九條河流匯聚的邊山支溝洪水無法順利排入汾河,河道水位抬升,城市雨水管網無法正常排入河道,將導致路面積水。
太原常年平均降水量414.8毫米,但雨量集中在7月至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導致市區內短時間降雨強度大,城市防洪設施排水壓力大。
與國內絕大多數城市一樣,太原市排水系統標準不高,2015年后國家標準提高后,太原市不斷完善排水系統建設,但仍有局部地區排水系統未完善。加之,以前設計標準低,歷史欠賬多,暴雨時會有局部地區路面短時間內積水。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發展,道路硬化面積加大,導致地面徑流系數加大,單位時間流入城市雨水管涵的雨水流量增加,一定程度加大了路面積水的可能。(記者 王驍)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