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是怎樣的山峰?
西山,古稱碧雞山,明代稱太華山,元代以來俗稱西山,遠眺形似巨佛長眠,亦名臥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稱,位于東經102°37'~102°38',北緯24°57'~24°59'之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境內,在昆明市區西15千米,滇池西岸,北起碧雞關,南至海口,綿亙35千米,東臨滇池,西連安寧市東部的紅巖山丘,東西寬3~4千米。
西山北部山勢高聳,有碧曉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掛榜山諸峰,以美女峰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余米;以南山勢較低,頂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斷層崖龍門絕壁海拔2300余米,高出滇池414米。
西山山地森林植被保存較好,名勝古跡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聶耳墓、張天虛墓、紀念華僑抗戰功績的南洋機工碑,山頂有小石林及云南最早的高山氣象站,山麓有升庵祠、西園。昆明市民間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西山境內設有昆明西山森林公園、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該區域是昆明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
昆明西山有哪些景觀?
華亭寺
華亭寺位于華亭山山腹。宋嘉祐八年(1063年),大理國鄯闡侯高智升建樓臺別墅。元延祐七年(1320年),玄通元峰創建佛寺,是昆明的佛教圣地。明天順六年(1462年),明英宗賜名“華亭寺”。
華亭寺依山勢坐西向東,建筑屬中軸對稱封閉院落。殿宇巍峨,佛像莊嚴,庭院寬敞,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環境幽邃。1983年被列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公布為首批開放的全國重點寺院。
太華寺
太華寺,又名佛嚴寺,位于西山太華峰山腹,太華寺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云南梁王命建梵剎,“一載而成,賜寺額曰佛嚴,山曰太華”,延請高僧玄鑒無照住持,玄鑒成為太華寺“開山第一祖”。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云貴總督范承勛拆吳三桂翠湖新府材料重修太華寺。大雄寶殿南北兩側游廊與兩廂亭閣樓臺連接,建筑別具寺廟園林特色。思召堂北面,靠山依次排列塔林,古塔安葬著太華寺歷代方丈靈骨。太華寺1983年3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聶耳墓
聶耳墓,坐落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聶耳不幸在日本藤澤鵠沼海濱溺水而逝,他的骨灰由摯友張天虛從日本帶回,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安葬于西山華亭東坡。1980年5月13日遷葬太華山新墓園。聶耳墓園呈月琴狀,占地1200平方米,7個花壇表示7個音階,步道上二十四級石階,象征聶耳二十四歲年輕的生命,墓穴位于“月琴”發音孔處,墓前豎立著白色花崗巖的聶耳雕像,墓后鑲有七塊巨大晶瑩的墨石,墓碑鐫刻郭沫若書“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1986年,聶耳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門
龍門景區是三清閣古建筑群及龍門石窟的統稱,三清閣,建筑在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的懸崖絕壁之上,高出滇池水面300多米。三清閣九層十一閣建筑群高低錯落,由靈官殿、三清殿、玉皇閣、凌霄閣等景點組成。
龍門石窟,位于三清閣南面,包括北由三清閣“別有洞天”石洞門起,南至達天閣止的整個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由攬海處、慈云洞、云華洞、達天閣等景點組成。整個龍門石雕、石室、崖壁上,歷代文人留下不少題詠,是書法和摩崖石刻藝術珍品。1983年3月龍門石窟被列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