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請大家想一想,怎么樣才能讓一頭大象跳到房頂呢?”“可以讓大象坐起重機上去!也可以給大象的腳底裝一個彈簧……”在下午放學后的課后服務課堂上,寧波海曙區望春小學的學生正在熱火朝天地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是該校新引進的科創項目式課程“飛飛博士造物記”課堂現場,教師通過問題導入課程內容,學生通過實踐來驗證猜想。
在講解完基礎的科學原理后,終于來到了學生們翹首以盼的動手組裝環節,組裝底座、擰緊鎖扣、拴橡皮筋、固定籃筐等操作一氣呵成,不起眼的小零件經過學生的動手組裝,搖身一變成了精美的“迷你投石機”。
“我一直認為動手操作才是科學學習最直觀的手段。這種探索型、開放型的課程,可以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體驗,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地基’。”望春小學副校長蒲旭亞表示,學生們通過思考、表達、動手、協作、復盤等一系列流程,能零距離地感受科技的魅力。
“雙減”政策落地后,學生們有了更多的課外活動時間。為此,望春小學在全面了解家長托管需求和學生成長要求的基礎上,因校制宜地推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后服務課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發展需求。通過“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的課后服務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
望春小學校長何錫軍介紹,該校創建了豐富的課后服務拓展課程體系,分為班級特色課程和學校特色課程,如跆拳道、舞蹈、美術、合唱等。“特色課程注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真正讓孩子在課堂上發現興趣、培養特長,助力孩子的全面多元發展。”何錫軍說。
該校的課后服務課程實施動態調整,比如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一年級學生在剛進入小學課堂學習時,都不同程度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該校便著手制定課程方案,將課后服務放緩坡度,引入“飛飛博士專注力訓練營”。課堂上,教師通過由易到難的游戲項目,引導孩子們闖過聽短文找詞、連數字畫畫和積木堆塔等層層“關卡”,來綜合提升學生的聽視覺注意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未來,學校將繼續在充分發揮校內教師資源、挖掘校內教師潛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優質的課程資源充實到課后服務中,讓學生充分地釋放個性,真正動起來、樂起來。”何錫軍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史望穎)
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 學校供圖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