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河子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入選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這一成果的取得,背后是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一流黨建領航一流學科建設”工作理念的強大支撐。
“我們組建成立了13個一流學科創新團隊,重點攻關氯堿化工、煤化工、新材料、綠色農肥藥等研究領域,目的是積極服務兵團產業及地方經濟發展。”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周立表示,學院黨委始終把推動一流學科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責任,確立了化工一流學科“特色發展、高水平發展”理念。為了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規范性,學院還引入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咨詢機制,聘任一流學科咨詢委員會委員13人,直面一流學科建設中的關鍵問題。
“研制出適合南疆地區土壤的高效肥料,幫助兵團農牧職工科技脫貧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學院黨員教師郭旭虹、劉志勇、賈鑫、魯建江等率先垂范,帶領課題組師生積極調整科研思路,帶頭從實驗室走出來,走向工廠車間和田間地頭,在南疆建立了防風固沙示范區近千畝、日處理量超10立方米的飲用水示范工程,為南疆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攻堅克難,遇到難題黨員教師總是沖到最前面,平常工作中敢于擔當重任。”周立表示,學院高度重視“雙帶頭人”培育,教師黨支部書記全部由博士、教授擔任,促進基層教學組織的教研、學術和黨建活動深度融合,真正實現“黨務”“業務”雙帶頭、兩促進。該院還實施“一支部一特色”黨建品牌計劃,逐步將17個師生黨支部打造為動力強、干勁足的基層戰斗堡壘。
目前,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已培育掛牌3個黨員導師工作室,16名優秀黨員教師入選拔尖創新人才導師,教授黨員充分發揮政治引領和學術優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指導優秀本科生在黨員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創新實驗、學術交流、做研究,為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如何引導更多的科研力量聚焦研究新疆重點領域產業問題?以加大力度吸引和培養高層次領軍人才實現破局,學院黨委聯合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新疆天業集團共建了新疆首個工程領域的“氯堿化工”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匯聚國內化工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同時,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6所部省合建支援高校合作,對接新疆天業集團,共同推進大型煤化工科學研究設施平臺建設,聯合定向培養博士師資。學院還充分發揮對口支援和合作高校的人才優勢及其輻射作用,積極協調化工領域知名專家申報國家級人才,打造高層次人才“蓄水池”。
一流黨建從何抓起?學院黨委注重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的核心功能,通過開展“學習身邊的典型”“抗疫故事匯”“走進團場,了解兵團精神”社會實踐等多種模式,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團隊精神建設。該院“明德講堂”邀請石河子大學校長代斌、曹連莆教授等知名專家和典型模范為教師和學生講述兵團歷史、南疆脫貧攻堅故事。
抓黨建促發展。目前,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已經有20余位高層次專家學者前來支教或掛職,受聘引入國家級人才11人、校聘綠洲學者15人,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從58%提高至83.2%,匯聚了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成為了一流學科建設的“領航人”。學院領軍人才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各類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相關領域承擔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5項,突破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實現了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據悉,近5年,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培養近2000名高素質畢業生,其中55%留在新疆工作,為邊疆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層次化工類人才。“‘十四五’期間,學院將進一步加強一流學科建設工作,創新‘黨建——科研——育人’協同發展模式,培養國家、兵團急需的‘留得下、用得上、干得好’的高層次人才,為建設西部地區高水平化工學科、服務邊疆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周立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蔣夫爾)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