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平地同學們已經做了規劃,菜地繼續保留,前面作為飲食區,游客可以現摘現做蔬菜料理。”近日,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師王瑤來到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赤土社(即赤土村),與村民李來好交流家門口特色小吃店的設計方案。
“有了王老師帶著團隊給我們設計,2022年,我們村不僅村容村貌會改變,經濟收入也會大大增加。”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赤土社區營造工作站的負責人王嘉麟說起王瑤團隊,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赤土社隸屬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是一個位于天竺山腳下的小村莊,全村總人口800多人,以種植稻谷為主,這里擁有海滄區難得一見的稻田風光,還有著濃郁的閩南風土人情。
如何利用好自然和人文資源,發展文化旅游事業,進而帶動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被提上了村里的議事日程。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的赤土社區營造團隊,已經在赤土開展三大項目:赤土開心婆婆、赤土青年導覽隊、赤土公益書院。而廈門理工學院的王瑤則在其基礎上,帶著學生團隊,共同參與該地鄉村振興的項目。
“我們帶著學生來參與整個赤土社的景觀提升改造,這既是一項服務社會的任務,同時也是一門課程。”王瑤介紹,她開設的這門課程名稱為“景觀設計二”,其與一般課程有著不同之處,學生除了進行理論學習之外,更多的時間要到現場參加景觀設計,而赤土社就是她的課堂教學實踐點之一。記者了解到,這門課程被納入教育部推出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王嘉麟說,有的項目要真正實施,必須征得村民的同意并贏得支持。為此,王瑤和王嘉麟要經常走家串戶,一方面介紹團隊的設計方案,另一方面,也說服村民積極參與改造,力爭2022年把村里的旅游項目做起來。
王瑤和王嘉麟帶著記者來到村口的一家農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經營農家樂和生態農產品為主要業務。合作社帶頭人周文考說,他們的農家樂,現在正處于試營業階段。
說起合作社的食品,周文考信心滿滿,他說,村里的牛在山上散養,肉質好,定期屠宰后,很多城里人會開車來搶購。現在他們正在擴大養殖規模,到時會由廈門的“元初”食品店來銷售,這樣就能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王瑤介紹,團隊還在農田旁邊設計了一些標識導向系統,到時可以吸引游客帶著孩子過來喂兔子、喂小羊、擠羊奶,既增加了項目體驗性,同時,也能展示村里生態農業項目,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除了讓游客吃到特色美食,還要讓游客感受到歷史文化氣息。赤土社還有陶瓷展覽館,收藏著一些陶瓷藝術品,以及歷史上留下的陶瓷碎片。王瑤介紹,她正與學生一起規劃設計陶瓷研學路線,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在村里自行手工制作陶瓷藝術品,村里的赤土青年導覽隊,將為前來研學的學生普及陶瓷手藝和知識。
赤土社在過去以沼澤地居多,水系發達,山上泉水成湖,村民看到源源不斷的水動力,就在石磨垵修建了18個磨坊。
王瑤介紹,雖然現在磨坊已經不存在,但是歷史卻是“會說話的文化”,“我們準備在村里做一些石磨的模型,來展示這些歷史,讓游客感受到這里風土人情”。
《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25日第3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