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簡介:
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用現代科學技術上這節《溪邊景色》音樂欣賞課。課前,教師推送微課及作業到學生的平板上,預先批改、了解學情,從而制定教學內容。課中,投票環節產生的精準數據反映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課后,教師通過檢測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依托智慧課堂,全班分組合作,進行即興創編,學生能哼唱出與要求相符的旋律,教學效果顯著。
實施過程:
1.面對五年級下冊《溪邊景色》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在課前推送微課及作業,上課時利用平板投屏,查看作業情況。精準數據反映出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教師發現學生對交響樂隊不是很了解,便在新課導入環節選擇從交響樂隊講起,引出貝多芬的主要代表作品,進而引出課題《溪邊景色》。
2.初聽樂曲,使用平板上的投票功能,體現智慧課堂的高效。利用智慧課堂,對樂曲的情緒進行投票。A是“優美抒情的”,B是“高亢激昂的”,直觀的數據體現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
3.使用平板中的白板、畫筆功能及有效視頻資源,分段欣賞。首先,教師按主題把這段樂曲劃分開,便于分段感受、分析樂曲的旋律,并讓學生在平板上畫出音樂旋律線,直觀感受旋律的走向。然后,教師利用視頻資源,使學生更直觀地聽辨樂器的音色,感受其表現手法。最后,完整聆聽《溪邊景色》,讓學生整體感受交響樂的魅力。
4.使用智慧課堂推送試題進行課中檢測,精準的數據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掌握情況。
5.利用智慧課堂自由分組,進行創編活動。課件出示四幅圖,選擇一幅,感受畫面,推選一個學生哼唱出所創編的旋律。教師利用智慧課堂發布課后作業,在聆聽《溪邊景色》完整版音樂的基礎上,希望學生像貝多芬一樣熱愛生活,留心觀察身邊美好事物。
案例反思:
智慧課堂的使用,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飽滿、緊湊,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究性與創造性。學生享受著現代科技中的音樂課程,信息化手段推動了音樂課程的創新,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眼睛、耳朵和頭腦,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體會科技的力量。未來的智慧課堂將會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者單位系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新城實驗學校)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