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王瀟瀟 尚紫荊)“2022年北京冬奧會奧運健兒捷報頻傳,現代體育競技佳績離不開高科技的助力。”近日,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本屆冬奧會,華中大相關團隊已研發智能冰雪器材加工成套裝備、數字孿生訓練系統、復雜山地條件下泛場景建模技術、復雜空間虛擬交互導引技術、無源保暖雪上科技護臉技術等五項成果助力奧運,展現高校科技力量。
據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的智能冰雪器材加工成套裝備,是一系列可實現全程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精細生產的冰刀磨床和滑雪板磨床,可根據運動員運動特點個性化制作修磨含速滑冰刀、越野雪板等在內的各種冰雪器材。該裝備縮短了我國的冰雪運動裝備制造產業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實現了冰刀和雪板磨削精度從毫米級到微米級的跨越。
在冬奧會速度最快的雪車雪橇項目中,如何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讓比賽在安全性和觀賞性之間達到完美平衡,也是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該校搭建的賽道數字孿生系統,基于對數字賽道的滑行規律與制勝因素的研究,包含“雪車雪橇穿戴式數字儀表盤”“鋼架雪車訓練及比賽滑行軌跡數據分析報告”“雪車雪橇可視化軌跡糾偏系統”等多項輔助訓練技術成果,通過對比雪車雪橇運動高速滑行過程的理論軌跡與實際滑行軌跡,幫助運動員實現基于數字賽道的可視化糾偏訓練。
此外,華中科技大學還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助力賽區場館建設以及提升冬奧旅客出行體驗。針對雪車雪橇中心、高山滑雪中心和高山滑雪跳臺所在地區的復雜山地條件,華中大項目團隊研發出復雜山地條件下泛場景建模技術,填補了國內奧運標準雪上競賽場館設計建造的經驗空白。該技術在常規場景重建算法基礎上,建立慣導信息與實際視覺信息相融合的高效捆集調整優化算法,為奧組委提出的“賽區場館一張圖”的使用需求提供了三維數字模型的支持。同時,該校還引進復雜空間虛擬交互導引技術,解決了地下封閉空間定位及路徑規劃較為困難的問題,實現了建于山體之內的北京八達嶺長城站中的AR視覺導航,為冬奧游客展現了中國魅力。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項目團隊研究的無源保暖雪上科技護臉技術,通過局部微環境的有效熱調控,降低運動員在賽前熱身或運動過程中面部、呼吸道損傷及低溫帶來的不適感,能夠為在嚴寒環境中著裝輕便的越野滑雪運動員提供“快”而“暖”的無源保暖服務。目前,總共已有八批護臉裝備提供給國家越野滑雪隊使用,為運動員們的訓練賽事保駕護航。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