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2月15日訊(見習記者 張欣 記者 林煥新)在教育部今天召開的新春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王攀介紹北京市西城區2021年秋季學期落實“雙減”成效和教學質量保障情況。
依據西城區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區內學生睡眠時長顯著增加,例如,睡眠時長9小時以上(含9小時)的人數占比提升了16個百分點;體質健康監測優秀率、良好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作業時長明顯降低、作業質量有較大提升,家長對課后作業形式滿意度高達98.3%。依據課程標準,高質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業質量穩定在較高水平。
改變得益于西城區健全四大工作保障機制。王攀介紹,西城區系統設計“2+X”政策支持體系。注重自下而上的鮮活經驗分享和典型帶動,不斷激發學校的發展活力與創新力。一是強化對學校干部的培訓,充分發揮其在推進“雙減”工作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召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舉辦校長論壇等方式,就作業提質、教學評價、“一體化構建課內、課后課程體系”等問題進行研討。以創新教師評優、管理、激勵機制,教師輪崗,彈性上下班制度,教師健康行動,為教師提供加餐等為抓手,關愛教師成長。如,2021年底,在市財政撥付的課后服務績效基礎上,適當增加區級教育經費投入,用于提高教師課后服務的補貼。
教學管理方面,西城區立足“形成性評價+作業研究+課堂教學”聯動優化,打造“規范+高效”教學管理。構建了以青年教師風采展示活動、“啟航杯”“西城杯”“金秋杯”等為抓手的教學研究體系。開展三加聯動式研究,實現作業的“個性”和“彈性”。開展“形成性評價+作業研究+課堂教學”三加聯動式研究。出臺單元知識圖譜和作業圖譜示例,研發單元作業設計思維模型,構建“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分層進階作業體系。
課后服務方面,盤點12家區屬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資源,為學校提供200余門課程的課后服務“菜單”,學校按需“點餐”。同時,積極動員高校、科研院所、家長委員會、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課后服務;借助教師流動,打破學段、校際壁壘,讓優質資源惠及更多的學生。
此外,通過區家長學校網上課堂為家長推送政策解讀課程,通過召開家長沙龍、通過“志愿者”“家長講堂”等途徑,讓家長走進校園。
“‘雙減’關鍵在校內,成敗在校長教師。”王攀表示,努力讓每一名孩子在全面健康成長中體驗到幸福,讓每一名教師在教書育人中獲得發展,讓廣大百姓在教育改革成果中獲得滿意,努力做“有溫度”的西城教育。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