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專家:85%心理問題或因家庭造成 教育關系失衡加劇學生心理問題
    2021-06-21 09:27:50   來源:文匯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讀者來信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fā)真的是家長造成的嗎

    近來,越來越多的文章談到,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fā)在于家長和家庭,難道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真的是家長造成的嗎?

    我想請教專家,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此外,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防患于未然?

    ——市民 許女士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因為心理問題前來咨詢的學生,有85%都是因為家庭的問題。”在日前舉行的“家庭治療在學校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心理學專家約翰·貝曼的一席話引起國內外心理學專家的共鳴。他說: “在歐美國家,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學業(yè)表現(xiàn)等方面期望過高,無形中讓孩子發(fā)展成低自尊、低自我,進而迸發(fā)心理疾病。”

    家庭究竟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多位心理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系統(tǒng)。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從打造健康的家校系統(tǒng)開始。一方面,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用發(fā)展的視角全面看待孩子;另一方面,教師更應當儲備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活動。

    高焦慮的家長往往帶來低分化的家庭和破裂的親子關系

    “焦慮”“雞娃”這兩個詞總是會同時出現(xiàn)。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陶凱元透露,調查發(fā)現(xiàn),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64%的青少年學生認為與學業(yè)壓力有關。

    “家長對子女的愛理應是無條件的。”約翰·貝曼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的愛表現(xiàn)得太過嚴苛和高標準。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規(guī)則僵化、父母高高在上的家庭中,他們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形成自卑心理,導致他們成年后難以面對挫折和壓力,容易產生自我傷害傾向。”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一種典型的派遣過程。”同濟大學醫(yī)學院教授趙旭東分析,很多家長將孩子成績高不高作為孩子表現(xiàn)好不好的唯一依據;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凡事都要對比;或者對孩子吝于表揚,習慣性批評。“他們總是將自身未完成的愿望強行轉嫁到孩子身上,這種對成功‘上癮’的心理是導致孩子身心障礙的重要原因。”

    在他看來,派遣中的偏異,能夠從根源上解釋很多家庭問題。比如家長忽視孩子成長規(guī)律“拔苗助長”,或者家長把孩子溺愛成“巨嬰”,強行留在自己身邊。

    “這是典型的低分化家庭,家長始終處于一種高焦慮水平,對家庭成員要求多,親子間過度關注。殊不知,家長越是想要對孩子加強聯(lián)結、束縛,親子關系越容易出現(xiàn)裂痕,引發(fā)心理問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孟馥說,一個健康的家庭中,子女和長輩之間需要保持人際間“有聯(lián)結的獨立”。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缺乏社交能力、溝通能力的學生往往成長于低分化家庭。

    家庭里未解決的創(chuàng)傷對孩子的影響還不止于此。專家們表示,父母離異等婚姻沖突是影響子女情緒安全最重要的因素。“父母爭吵后管教子女的方式也會受到影響,從自主、正面、一致、溫暖轉向涉入、控制、非理性等。”孟馥分析,家庭是個情緒單元,成員之間的情緒會傳染。因此,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夫妻雙方出現(xiàn)了問題,要在內部及時溝通解決,絕對不能將注意力轉移到子女身上。

    教育關系的失衡加劇學生心理問題

    “不僅僅是青少年心理問題亟需關注,大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同樣不可忽視。”孟馥介紹,有調查顯示,國內大學生中10%-20%存在心理問題,其中7%需要長期關注。

    “教育關系的失衡是加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總結臨床經驗,趙旭東發(fā)現(xiàn),如今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的邊界愈發(fā)模糊。

    一方面焦慮的家長過度“雞娃”導致孩子高分考入大學卻得了“空心病”,對前途感到迷茫,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另一方面,家長對于孩子的高度關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關系的邊界愈發(fā)模糊。比如,不少教師將學生稱為“孩子”,讓本該“斷奶”獨立的大學生反而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加劇了心理上的脆弱。更有心理專家直言,不少危機學生的家庭中,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就是教師。

    如何改變失衡的教育關系?“讓家長成為家長,老師成為老師”是諸多專家給出的共同建議。

    學校和家庭的功能不能彼此僭越,家長應有的職責更不能向教師轉移。在貝曼看來,家長必須停止對孩子的不切實際的高要求、高期待。“家長們是否可以將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從做一名成功的人,轉換為變成做一個健康、幸福快樂的人?”

    家校聯(lián)動,呵護學生心理健康

    更多心理專家指出,呵護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需要家校聯(lián)動。

    “心理危機干預至關重要!”孟馥告訴記者,對處于心理失衡狀態(tài)的個體進行簡短而有效的幫助,可以使他們度過心理危機,恢復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水平。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或在校醫(yī)院設立心理科,幫助學生不出校門即可快速獲得專業(yè)咨詢服務。例如,同濟大學于1989年便成立了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是上海最早成立心理咨詢機構的高校之一。為了給在校學生提供更專業(yè)及時的心理服務,學校自2017年專門在校醫(yī)院成立了臨床心理科,整合了幾家附屬醫(yī)院精神醫(yī)學資源。孟馥介紹,她從2004年起開始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臨床督導,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體培訓。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藺桂瑞介紹,國內不少心理學者正積極倡導以學校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心的系統(tǒng)化家校合作。之所以以教師為中心,是因為“一位教師的職業(yè)生涯至少是30年,一年能夠影響幾十個乃至上百個學生,而每個學生背后都有一個家庭,通過給老師的培訓可正向影響學生的健康,影響成千上萬個家庭,讓每個家庭和諧”。(記者 吳金嬌)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lián)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2p|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