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專家:85%心理問題或因家庭造成 教育關系失衡加劇學生心理問題
    2021-06-21 09:27:50   來源:文匯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讀者來信

    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真的是家長造成的嗎

    近來,越來越多的文章談到,青少年心理問題高發在于家長和家庭,難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真的是家長造成的嗎?

    我想請教專家,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此外,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防患于未然?

    ——市民 許女士

    “臨床研究發現,因為心理問題前來咨詢的學生,有85%都是因為家庭的問題。”在日前舉行的“家庭治療在學校系統的研究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心理學專家約翰·貝曼的一席話引起國內外心理學專家的共鳴。他說: “在歐美國家,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學業表現等方面期望過高,無形中讓孩子發展成低自尊、低自我,進而迸發心理疾病。”

    家庭究竟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多位心理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系統。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從打造健康的家校系統開始。一方面,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用發展的視角全面看待孩子;另一方面,教師更應當儲備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活動。

    高焦慮的家長往往帶來低分化的家庭和破裂的親子關系

    “焦慮”“雞娃”這兩個詞總是會同時出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陶凱元透露,調查發現,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64%的青少年學生認為與學業壓力有關。

    “家長對子女的愛理應是無條件的。”約翰·貝曼發現,“很多家長的愛表現得太過嚴苛和高標準。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規則僵化、父母高高在上的家庭中,他們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形成自卑心理,導致他們成年后難以面對挫折和壓力,容易產生自我傷害傾向。”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一種典型的派遣過程。”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趙旭東分析,很多家長將孩子成績高不高作為孩子表現好不好的唯一依據;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凡事都要對比;或者對孩子吝于表揚,習慣性批評。“他們總是將自身未完成的愿望強行轉嫁到孩子身上,這種對成功‘上癮’的心理是導致孩子身心障礙的重要原因。”

    在他看來,派遣中的偏異,能夠從根源上解釋很多家庭問題。比如家長忽視孩子成長規律“拔苗助長”,或者家長把孩子溺愛成“巨嬰”,強行留在自己身邊。

    “這是典型的低分化家庭,家長始終處于一種高焦慮水平,對家庭成員要求多,親子間過度關注。殊不知,家長越是想要對孩子加強聯結、束縛,親子關系越容易出現裂痕,引發心理問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孟馥說,一個健康的家庭中,子女和長輩之間需要保持人際間“有聯結的獨立”。現實生活中,很多缺乏社交能力、溝通能力的學生往往成長于低分化家庭。

    家庭里未解決的創傷對孩子的影響還不止于此。專家們表示,父母離異等婚姻沖突是影響子女情緒安全最重要的因素。“父母爭吵后管教子女的方式也會受到影響,從自主、正面、一致、溫暖轉向涉入、控制、非理性等。”孟馥分析,家庭是個情緒單元,成員之間的情緒會傳染。因此,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夫妻雙方出現了問題,要在內部及時溝通解決,絕對不能將注意力轉移到子女身上。

    教育關系的失衡加劇學生心理問題

    “不僅僅是青少年心理問題亟需關注,大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同樣不可忽視。”孟馥介紹,有調查顯示,國內大學生中10%-20%存在心理問題,其中7%需要長期關注。

    “教育關系的失衡是加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總結臨床經驗,趙旭東發現,如今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的邊界愈發模糊。

    一方面焦慮的家長過度“雞娃”導致孩子高分考入大學卻得了“空心病”,對前途感到迷茫,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另一方面,家長對于孩子的高度關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使得教師和學生關系的邊界愈發模糊。比如,不少教師將學生稱為“孩子”,讓本該“斷奶”獨立的大學生反而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加劇了心理上的脆弱。更有心理專家直言,不少危機學生的家庭中,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就是教師。

    如何改變失衡的教育關系?“讓家長成為家長,老師成為老師”是諸多專家給出的共同建議。

    學校和家庭的功能不能彼此僭越,家長應有的職責更不能向教師轉移。在貝曼看來,家長必須停止對孩子的不切實際的高要求、高期待。“家長們是否可以將孩子的培養目標從做一名成功的人,轉換為變成做一個健康、幸福快樂的人?”

    家校聯動,呵護學生心理健康

    更多心理專家指出,呵護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需要家校聯動。

    “心理危機干預至關重要!”孟馥告訴記者,對處于心理失衡狀態的個體進行簡短而有效的幫助,可以使他們度過心理危機,恢復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水平。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或在校醫院設立心理科,幫助學生不出校門即可快速獲得專業咨詢服務。例如,同濟大學于1989年便成立了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是上海最早成立心理咨詢機構的高校之一。為了給在校學生提供更專業及時的心理服務,學校自2017年專門在校醫院成立了臨床心理科,整合了幾家附屬醫院精神醫學資源。孟馥介紹,她從2004年起開始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臨床督導,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體培訓。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藺桂瑞介紹,國內不少心理學者正積極倡導以學校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心的系統化家校合作。之所以以教師為中心,是因為“一位教師的職業生涯至少是30年,一年能夠影響幾十個乃至上百個學生,而每個學生背后都有一個家庭,通過給老師的培訓可正向影響學生的健康,影響成千上萬個家庭,讓每個家庭和諧”。(記者 吳金嬌)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在线电影你懂的亚洲|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com91tv|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