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季度數據公布以來,共有15個省區市召開的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旅游消費加快恢復。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部。 4月以來,地方政府開展旅游推介招商活動的步伐也明顯加快。據不完全統計,以省級為單位組織的旅游宣傳推廣活動接近30場,數量明顯增加。 江聃/制表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今年以來,接觸型、出行類服務快速回暖。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未來三個月旅游支出占比季度環比提升幅度最大,從上季度占比13.3%躍升10.7個百分點至24%,顯示出二季度居民出游意愿高漲。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一季度數據公布以來,共有15省區市召開的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旅游消費加快恢復。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當前國內文旅消費恢復提升的空間大,建議加快推動服務供給端的修復。
地方推動文旅消費熱情高
今年以來,住宿和餐飲業等接觸型服務業回升態勢尤為突出。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23年一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12.16億,同比增長46.5%。國內旅游收入1.3萬億元,增長69.5%。從一季度地方數據看,31個省區市的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速均快于服務業增加值。近日公布的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出行需求較強推動服務價格上漲,成為支撐CPI上漲的主要力量。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旅游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綜合帶動能力強,旅游市場的復蘇回暖也帶動了交通業、酒店業、商業、餐飲業等迅速恢復。
4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促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一季度數據公布以來,共有15省區市召開的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旅游消費加快恢復。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和西部。
4月以來,地方政府開展旅游推介招商活動的步伐也明顯加快。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以省級為單位組織的旅游宣傳推廣活動接近30場,數量明顯增加。
獎補政策形式多樣
給予獎補和發放消費券是各地常用做法。河南印發的《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多條涉及文化和旅游領域,給出了真金白銀,如延長旅游景區貸款貼息獎補政策執行期限,對全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間新增、展期、延期貸款產生的利息,省財政按年化利率2%給予貼息。江西還特別為粵港澳旅行商制訂了“引客入贛”獎補政策,不少地方發放了文旅消費券。4月至12月,針對粵港澳市場,江西省各市準備了1680萬元文化和旅游消費券,涉及景區門票、旅游線路、住宿食飲等。廣東實施促文旅消費“七個一”舉措,包括發放1億元文旅消費券。甘肅也表示將加大文旅獎補和優惠力度。
中國旅游協會旅游營銷分會副會長王琢對記者表示,政策正從多方面發力,構建有利于推動旅游業恢復的外部環境。
發放補貼或者消費券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愿。去年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提出,保障旅游休閑時間,優化年節和法定節假日時間分布格局。這一工作也在逐步推進,為居民外出旅行提供了時間保障。后期,隨著旅游業從周邊到中遠程、從文旅到全產業等循序漸進全面恢復,旅游業帶動消費的作用會更加顯著。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記者表示,要改善消費環境,減稅降費緩稅退稅免稅適當回歸常態,給予地方更多管理權限。
中長線旅游
提升空間仍大
受多因素影響,當前國內長距離文旅消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以“五一”假期為例,文旅部公布數據從整體上印證了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了全面復蘇,但旅游消費支出的恢復速度不如出行人次。
進一步看,民航局相關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民航日均運輸人次和客運航班班次分別比2019年同期增長4.2%和16.83%。而平均客座率為77.7%,比2019年同期下降6個百分點。另據攜程數據,“五一”假期用戶飛機出行平均距離為1638千米,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高鐵出行用戶單程平均出行距離為389千米,恢復至2019年的80%。
“這背后反映了跨市、跨省游仍有較大恢復空間?!蓖踝帘硎?。把大眾出游的熱情與出行的距離進行對比,可以看出中長線旅游目的地的潛能還沒有完全釋放,旅游消費仍有提升空間。
王琢指出,通過“五一”假期的實戰,旅游行業也暴露出來疫情之后,旅游產品供應豐富但服務供給相對滯后的矛盾?!拔逡弧奔倨冢珖灿?.28萬家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占A級旅游景區總數的86%,旅游度假區、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露營基地等多種業態,極大地豐富了旅游產品市場。但進入2023年以來,旅游行業以導游人員、酒店服務人員為代表的一線服務人才缺失,在假期中出現了人員不足,這也是未來在全面恢復和發展中,需要積極彌補的短板。
洪濤建議恢復“五一”七天黃金周,或者給予地方政府自主權,通過延長假期等方式減緩扎堆出行,滿足城鄉居民的外出旅游消費需求。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