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吳少龍
4月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金融支持包容性圓桌會議”分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表示,要維護和推動普惠金融和包容性發展,應改進中小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和監管,使他們保持健康。
周小川指出,普惠金融和包容性發展是全社會各方面協力發展的結果,比如IT行業發展就推動了金融服務在服務小微、居民、困難群體時的成本大幅降低。發展普惠金融不光是金融業自身的努力,還要看到普惠金融服務中所涉及的IT成本、人力成本、風險成本。此外,還要看到基礎設施的改進對普惠金融發展的積極作用。
周小川認為,要進一步考慮資本市場發展對普惠金融的積極作用,包括推進研究一些新的產品,使得中小企業能夠更大程度地利用資本市場。另外,僅靠原始資本積累是不足以發展普惠金融的,任何企業要想業務得到充分發展,都需要籌措、充實資本金。“只有逐漸充實資本金,風險才能夠降低,杠桿率才會下降。”
他同時指出,近期中國市場上有些存在高杠桿率的公司在倒閉后正進行事后處置,究其原因,很多都與資本金不足、虛假玩弄資本有關。而部分企業被指責資本盲目擴張,其實也是因為企業缺少資本金后,嘗試玩弄虛假資本卻沒有風險損失吸收能力,導致了問題的出現。
談到金融穩定和普惠金融的關系,周小川還表示,當前發展普惠金融的一個爭論點在于,隨著科技持續發展,未來是否還需要基層銀行。在他看來,若進一步發展基層的、社區的、民營的金融機構,普惠金融自然會得到支持。但當前一些基層銀行、農村信用社在實際運作時更致力于尋找大項目而非面向基層。一些基層金融機構還存在公司治理以及監管問題,引發大股東挪用金融機構資金,造成巨大風險。
“維護金融穩定,改進中小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和監管,使他們保持健康,是維護和推動普惠金融和包容性發展的一個方面。”周小川認為,發展普惠金融,一方面要改進公司治理與監管,另一方面要解決中小金融機構補充資本金的問題。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