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所在。
站上新的五年發展征程,蕭山聚焦文化興盛,著力營造高品質人文環境,涵養城市氣質,塑造城市品格,一幅更具歷史底蘊、詩情畫意、時代魅力的生動圖景正徐徐展開。
傳承蕭山精神奏響時代發展強音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蕭山是一座擁有強大精神內核的城市。一百年前,衙前農民運動點燃了中共農運的革命火種,成為浙江“紅色根脈”的源頭坐標之一;新中國成立后,蕭山人民肩挑背扛、圍墾造田,創造了“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改革開放以來,蕭山人民率先完成鄉鎮企業轉制,推動工業沖千億,書寫了從農業小縣向經濟大區轉變的傳奇。
一直以來,蕭山人敢搶潮頭魚、敢喝頭口水,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的蕭山精神,是推動城市發展的“柔性力量”,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之力。不久前召開的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蕭山吹響了“兵團化作戰”“專班化運行”的新號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這是蕭山勇做弄潮兒、敢為先行者的又一次生動實踐,是對蕭山精神的傳承與升華。
文化高度決定著城市高度,文化影響力決定著城市影響力。“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曾說:基于文化的優勢是最根本的、最難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面對競爭激烈的新時代,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蕭山深諳,要厚植蕭山精神的內生優勢,不斷豐富拓展新時代蕭山精神新內涵,全方位塑造“開放、包容、創新”的城市人文品格,以文化自信“重塑”城市形態,這將是蕭山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
賡續精神譜系,傳承歷史文脈,讓蕭山精神、城市文化深度融入到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實現共同發展,蕭山正以這樣的方式為城市發展激發出持久的創造力,為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打造文化矩陣浸潤百姓幸福生活
在“永興書房”聞書香,到文化禮堂“打卡”,向“文化管家”定制個性化服務……在蕭山,多點開花的文化空間、蓬勃開展的文化活動,正不斷刷新著百姓的幸福指數。
文化的厚度,影響著城市的溫度。蕭山深入實施文化強區工程,建起了覆蓋城鄉、功能齊全的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建成28家“永興書房”,342家農村文化禮堂,基本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首創的“文化管家”服務模式覆蓋全區141個基層文化場館,服務群眾達50萬人次;打造了“高帆杯”“伯年國藝”等國家級文藝品牌、全國領先的“掌上史志”等,城市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未來五年,蕭山文化惠民力度還將持續“加碼”,聚力打造世界旅游聯盟博覽館、“五館合一”城市文化公園、浙江省油畫院等重大文化地標,建設茅灣里印紋陶博物館等一批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紀念館;統籌推進全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建立“禮堂、家園、書房、客廳”文化矩陣,進一步做優“文化管家”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公共文化空間,為大眾精神滋養、文化自信提供更豐富的載體。
做強文化產業激活城市發展潛能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引領,也離不開產業支撐。拋開產業談城市,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文化真正的生命力,也在于產業。
當前,文化產業已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成為蕭山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據了解,蕭山已逐步形成以音樂、藝術品、動漫游戲、影視傳媒、文化演藝、創意設計等特色行業為主的多元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來自區文創產業發展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全區規上文化產業企業共計143家,當年已實現營業收入312.61億元,同比增長39.5%;實現增加值27.19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動漫游戲產業異軍突起,去年總產值27億元,上繳稅金1.8億元,產值呈現逐年攀升之勢。
此外,蕭山正積極打造之江文化產業帶奧體(湘湖)發展極,深化浙江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蕭山園區等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打造棉北里、火車西站歷史文化街區等文創(園區)平臺;以浙江國際影視中心二期、濱河數字產業園等項目為重點,不斷加大文化產業主體培育集聚力度,著力形成具有蕭山特色的文化產業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文化產業不僅是獨立的產業,它還是關聯性極強的產業,可以帶動制造業升級,讓污染性產業變得更加干凈……文化產業就像是城市的潤滑劑,在其自身發展的同時,對其他產業在改造、升級、轉型的過程中,也會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戰略背景下,蕭山要乘勢而上,努力打造與城市基因相匹配的文化產業,積極樹立文化產業品牌,構建文化產業IP,抓好平臺建設,不斷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形成良好的互動與融合,讓文化產業真正成為蕭山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為蕭山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首席記者 何可人)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