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進電梯、十多秒到家——這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在家住5樓的羅崇任眼里,卻是件難事。而在今天,隨著加裝電梯施工單位的進場,明年春節左右電梯就將建成投用——愿望即將照進現實。
今年79歲的羅崇任,住在高升橋東路南苑公寓。這個修建于1994年的商品房,是成都中心城區典型的老小區。自成都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之后,這里加裝電梯的事情便提上了議事日程。從年中開始籌備,到今天施工單位進場,羅老們的“爬樓難”將不再是難題,高樓層又無電梯的“懸空老人”們,可以方便地“一鍵上下樓”。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成都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
近年來,成都連續將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推進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今年來,被大家稱為2.0版本的《實施意見》出臺,相關細化操作舉措也相繼出臺,黨建引領下的服務機制與平臺同時構建。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作為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予以全力推進。
數據為證:截至2021年9月,成都市共增設電梯1474臺。根據工作計劃,2021年至2023年,全市將計劃累計增設電梯5000臺。
增設電梯,這一“關鍵小事”,是緊貼百姓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的民生大事,是為群眾辦實事的不變初心,正讓越來越多像羅崇任一樣的老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錢從哪里來?居民籌資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5樓實際出資1.9萬
即可享受電梯便利
“電梯總造價39萬元(不包含挖基坑改線路管道費用),在政府補貼之后,3樓每戶實交1.14萬元、4樓每戶實交1.52萬元、5樓每戶實交1.9萬元、6樓每戶實交2.28萬元、7樓每戶實交2.66萬元,1樓和2樓住戶則不用交費。”高升橋東路南苑公寓1棟1單元業主代表張兆珅,向記者展示相關費用清單。
南苑公寓為1994年建設的商品房。在這個即將進行電梯施工的1棟1單元里,有90歲以上的老人3名,80歲以上的老人2名,70歲以上的老人4名。如非必要,這些老年人基本上每天只會下樓一到兩次,或者干脆不下樓。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成都市常住人口2093.7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76.41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5.12萬人。
與人口相對應的則是全市未安裝電梯的既有住宅。來自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當前,全市4層以上未設電梯小區共11279個,單元總數114985個,符合增設電梯條件的既有住宅單元約30000個,按“一單元一梯計”,全市既有住宅可增設電梯30000個。
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城市發展的根本遵循。“為群眾辦實事要覆蓋全齡化,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個年齡層的群眾,這是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這項工作的邏輯起點。”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那么,錢從哪里來?
業主自籌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
成都從政策制定一開始,就在頂層設計上明確:符合條件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給予20萬元/臺的補助。除此之外,業主還可按有關規定申請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和住房公積金。同時,鼓勵社會公益投資、養老產業企業、金融機構和其他合法資金參與既有住宅自主增設電梯工作……
“眾口難調” 如何調?以人為本推進政策探索創新
匯聚多方力量
開展相關活動11027次
僅僅三個多月時間,完成籌備實現開工,羅崇任所在的南苑公寓1棟1單元加裝電梯工作的高效率,也成為社區和志愿者經驗總結的案例。
“在進行第一次公示時,一樓的兩戶住戶表示了反對。我們搭建平臺,邀請這個單元所有的住戶,加上志愿者,一起進行了協調。”肖家河街道興蓉社區工作人員賀成武介紹:8月23日、8月27日兩次座談協調,再加上單獨溝通等方式,最終以利益相關方對一樓兩戶住戶進行補償的方式,讓整個單元住戶達成意見一致。
好事也有不好辦的時候。與南苑公寓1棟1單元順利安裝電梯不同,武侯區人民南路四段11號科協苑5棟在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其中一個單元因為一樓住戶反對,被拖了下來。”該棟業主代表、72歲的袁德康告訴記者,這個住戶提出電梯加裝后會有噪音影響、自家采光也會受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找來專業機構進行測評,以科學數據說話。成都市住建局、社區也組織了多次協調,給我們想辦法、當參謀。”在多方努力下,這個單元在去年5月裝上了電梯。
在這一過程中,政策的與時俱進和探索創新,成為這座城市秉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典型注腳。
針對1.0版本中“其他業主無異議”這一條,在實施過程中成為一大阻礙,2.0版本將此條予以修改,破解了實際工作中的痛點。
2.0版本還在全國首次提出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和失能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優撫條款,即在充分協商未果的前提下,如單元存在一名以上經專業機構認定的失能人員,兩名以上年滿70周歲或一名以上年滿80周歲的老年人,一名以上視力或肢體殘疾達到三級以上的殘疾人,在符合實施條件的基礎上,對提出補償方案并充分征求利害關系人意見并未達成一致,且經調解無效的,社區居委會可對加裝電梯項目予以確認。
在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過程中,成都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激發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匯聚多方力量,共同協商推進,實現了“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建立“蓉易安”一站式服務平臺,推動上下游供需精準對接,建設“蓉城先鋒·增設電梯黨員志愿者流動服務站”,135名志愿者和專家在2190余個社區院落開展相關活動11027次……多方力量的充分參與,正匯聚成為推動增設電梯的強大動力。
如何建得好還用得好?雙資質準入保“質”
連片加裝三年計劃
將累計新增電梯5000臺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成都市共增設電梯1474臺。2021年1至9月增設922臺,目前在建374臺,2635臺正在征集意見中,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那么,企業施工如何監管,如何保證施工質量,電梯建成后如何運維?
“在電梯運行后,電費以及在質保期后的有償維保等相關費用,我們都是按照3-7樓的住戶平均承擔來執行的。”南苑公寓1棟1單元的業主代表張兆珅還告訴記者,對于大家擔心的施工質量、電梯質量等問題,我們通過增設電梯的“企業庫”,找到了放心的企業進行施工。
張兆珅所說的“企業庫”,是指成都市建筑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公示平臺。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增設電梯政策2.0版中,對加裝電梯企業的條件約束十分嚴格,要求其必須具備雙資質——即同時具備電梯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等相應資質。同時,成都市住建局還提出,積極響應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計劃,創新探索在本市區域內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BIM技術智慧化監管方式。
如何實現安裝數量上量級的遞增?市住建局物管處二級調研員姜魯東介紹,下一步,將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連片改造等,同步推進既有住宅自主加裝電梯,在成飛、跳蹬河、茶店子、營門口、東升街道、萬春鎮、龍泉街道等片區,率先研究推進一套加裝方案、一張設計圖紙、一次性審批、一次性申報材料的連片加裝模式,有效提升加裝電梯速度和效率,形成規模效應。根據計劃,2021年至2023年,全市計劃累計增設電梯5000臺。
(記者 鐘文 袁弘)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