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深交所向恒康醫療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重整投資合作,相關債務處置進展等情況。自明確向醫療服務轉型的“大健康”戰略后,恒康醫療通過并購民營醫院切入醫療服務領域。不過,受經營管理不善、并購來的資產業績不達標影響,恒康醫療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連年虧損的業績更讓其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
2020年10月,恒康醫療收到臺州市椒江區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因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向椒江區法院提出了對京福華采(臺州)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京福華采”)強制清算申請。
作為恒康醫療實控人闕文彬主導設立的基金,京福華采用于醫院收購,且附有實質性回購條款,即基金清算時,如果其他合伙人的收益低于本金和最高參考收益,恒康醫療或指定的第三方應該收購這些出資人的份額。2020年12月,恒康醫療發布股東簽署《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告,向市場傳遞出海王集團將作為產業投資人牽頭協調恒康醫療重整,解決恒康醫療此前債務問題等信息。
不過,恒康醫療的重組事項一波三折。有報道稱,由于對公司入主后不作為的不滿,恒康醫療旗下醫院抵制此次資產重整計劃。隨后,市場傳出新里程集團拿下恒康醫療旗下核心醫院資產,海王集團出局此次重整計劃的消息。
深交所在關注函中,要求恒康醫療說明公司控股股東與海王集團等相關方簽署的《重整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具體執行情況、協議背景是否發生重大變化、相關約定是否已無法繼續履行,結合公司下屬兩只并購基金的出資人變化情況、清算進展等情況說明公司相關債務處置進展及對公司業績的具體影響。
針對相關事宜,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恒康醫療,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破產重組境地的背后是恒康醫療激進的資本運作。恒康醫療以“獨一味膠囊”中藥起家,于2008年登陸資本市場。此后,一家初始年營收額2、3億元的中藥公司開啟了并購之路。2013年,恒康醫療共收購6家醫院,收購行為涉及金額達3.69億元。通過“買買買”,醫療服務順利成為恒康醫療的主要收入來源。2019年財報顯示,恒康醫療的醫療服務業務實現營收32億元,占總營收的87%。
而由于并購的醫院業績不及預期,導致巨額的商譽減值,恒康醫療開始爆雷。2018年,恒康醫療從上年的2.23億元盈利到巨虧13.88億元,2019年的虧損擴大至24.98億元。恒康醫療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前期投資醫院等進行并購,由于收購來的子公司業績不達標,公司對其進行商譽減值,導致公司2018年業績虧損。
因連年虧損,恒康醫療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0年三季報顯示,恒康醫療虧損超4000萬元。根據深交所規定,若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仍為負值,公司將出現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后,首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繼續為負值的情形,公司股票將存在暫停上市風險。
讓恒康醫療頭疼的可能不止業績虧損及債務危機。從行業來看,由于短期獲利難等因素,投資醫院的熱度開始減退,藥企紛紛剝離醫院資產。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包括華潤三九、益佰制藥、景峰醫藥以及仙琚制藥等在內的眾多企業開始醫院業務的剝離。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分析認為,醫院屬于回報周期長的項目,頻繁并購短期內可以拉高公司股價,長期而言將給公司帶來債務以及盈利的壓力。
醫藥行業投資分析人士李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藥品銷售,醫院屬于長期投資,具有回報周期長的特點。此外,醫院需要持續性投入,人才等資源都是難題。一些藥企在投資布局醫院時是希望能夠快速獲得收益,但經過幾年的發展無法實現該目標,便會選擇退出。(記者 姚倩)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