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2022年度錢塘江涌潮科考新聞發布會在海寧市長安鎮舉行,《2022錢塘江涌潮科考報告》正式發布。
據悉,本次科考在農歷八月初三、初四的大潮汛期間進行,50位科考隊員從錢塘江起潮點到消亡點,分12個點位進行定點考察,全程約130公里。
2022錢塘江涌潮科考除了對錢塘江涌潮景觀多樣性現場調研、涌潮上塘風險點、灘地特征與涌潮潮景的關聯性等實地考察之外,還重點對尖山交叉潮、碰撞潮的演變以及新倉大缺口涌潮折返規律和老鹽倉回頭潮高度定量預測研究。
“魚鱗潮”,是2021年錢塘江涌潮考察時,科考隊員在上虞東進閘以西附近水域首次發現的新潮景,可謂新晉“網紅”。由于其形成條件較為苛刻且出現時間很短暫,很多生活在岸邊的本地人都不曾見過。
2022年度,科考隊員在新東進閘-嘉紹大橋下游、海寧新倉-舊倉、杭州下沙、杭州五豐島北支均發現了“魚鱗潮”,尤以嘉紹大橋下游5千米范圍內最為壯觀。
夜晚,聽著轟隆隆的聲音從遠方傳來,猶如耳聽一場音樂盛會,別有一番風味,但也由于缺少燈光條件,夜潮往往不是真正的賞潮景。
不見江潮,只聞其聲,是以往聽夜潮的主旋律,今年科考隊不光聽潮,還首次利用微光夜視相機,記錄下了鹽官夜潮的珍貴瞬間。新儀器設備捕捉到了夜潮潮景,更顯彌足珍貴。
海寧尖山河段江面寬闊,行進至此的水流變緩,泥沙落淤,時常會形成水下淺灘,俗稱“尖山中沙”,中沙將涌潮分成東、南兩股,一般而言,此區域交叉潮可分三種類型,即同向交叉、反向交叉、折返交叉,本次科考發現了后兩種類型的交叉潮,首先在舊倉附近江中形成了反向交叉,而后又在大缺口-新倉一帶交匯形成折返交叉。本次科考初步判斷,當出現反向交叉、折返交叉時,由于涌潮能量的損耗,影響了向上游的動能,可能會導致上游河段的涌潮強度有所減弱。
南潮繞過尖山中沙,分成兩股,一股向上游,另一股向下游,向下游(由西向東)這股與東面向上游的東潮相向行進,在舊倉附近相交,形成對撞潮。
南潮與東潮繞過尖山中沙后產生交叉,東潮繼續向西奔騰。2分30秒后,部分南潮與北岸海塘相撞然后折返轉向對岸。約20分鐘后潮頭折返至對岸錢塘區廿工段,與南岸海塘碰撞后又二度折返回新倉附近,此時江面水位較高,已無明顯潮頭痕跡。(記者 張世新 通訊員 柴天明)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