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穩”“六保”之首,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是緩解疫情沖擊必須做好的答卷。日前,西海岸新區管委辦印發《關于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進一步促進就業創業的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全力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新區此次放出“大招”,核心目標十分明確:在加強就業培訓、拓展就業崗位、搭建創業基地、加大人才引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實保障促進充分就業,留住用好各類人才,確保全年新增城鎮就業7萬人以上。《措施》自4月29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主要從積極拓展重點人群就業和人才引進新路徑、探索促進就業服務工作新模式、搭建促進就業創業新平臺三個大方面入手,每一方面都“干貨滿滿”。
拓展重點人群就業
拓寬人才引進路徑
在積極拓展重點人群就業和人才引進新路徑方面,新區出臺的四條措施頗引人注目。
一是推進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工作,著力解決重點群體就業難問題,今年創設4650個城鄉公益性崗位,待遇按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資標準兌現。二是實施職業技能培訓翻倍計劃,著力解決重點群體就業能力不足問題,全年免費職業技能培訓12000人以上,比2021年翻一番。三是實施青年人才留區就業創業專項行動,通過招募校園引才推介大使,拓寬駐區高校學子和在外新區籍學子引才渠道;搭建新區官方招聘平臺“職海沖浪”,開展“沖浪西海岸”新區重點產業青年人才專場招聘會、“宣講+游學+招聘”高校人才直通車、高校大學生新區實習實訓、青年人才創業促進行動等系列活動,著力解決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下青年人才就業難題,讓駐區高校畢業生留區率進一步提升,爭取全年引進青年人才4萬人以上。四是開展“芯屏”城市品牌推廣暨“芯屏”人才專獵系列活動,著力解決新區“芯屏”產業人才需求量大的問題,常態化發布“芯屏”人才需求目錄,精準引育“芯屏”科研人才、技能人才和一線工人,爭取今年年底新區“芯屏”人才達到2萬人。
利用“互聯網+”技術
創新就業服務模式
近年來,“互聯網+”與勞務行業相融合,讓年輕一代勞務群體找工作更加便捷,為用人企業和求職者帶來了新的便利。
在探索促進就業服務工作新模式方面,西海岸主要有“三招”。一是實行“互聯網平臺+勞務經濟人”促就業模式,通過搭建推廣“智找活”靈活就業用工平臺,在鎮街設立勞務經紀人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信息“村村通”,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輸轉和就業。二是建立“行業共享用工聯盟”,聯盟內部根據訂單和生產情況,進行員工的余缺調劑,實行“共享用工”,暢通區域內人員流動渠道,推動行業充分就業。三是推廣試行“電子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托管服務,實行網上招聘、不見面簽訂合同,解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企業人員流動和更便捷就業問題;支持部分小微企業進行勞動關系托管,幫助企業解決勞動糾紛、維護職工權益。2022年,實行勞動關系托管服務小微企業200家左右。
搭建就業創業平臺
實現人才良性互動
為形成人才供需的良性互動,西海岸在搭建促進就業創業新平臺方面還有三個“錦囊”。即支持建設“創業孵化基地”、支持建設完善“零工市場”、開發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發布平臺。
2022年,西海岸將全力支持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全年建設2至3處電商直播等新業態創業孵化基地,政策性扶持創業3000人以上,發放創業補貼6000萬元以上。同時,支持建設完善“零工市場”,建設1至2處集靈活就業、技能培訓、職業規劃、權益保障于一體的“零工驛站”,實現人力市場供需精準對接,切實解決企業用工難和群眾就業難問題。
此外,為加快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實現“以產業集聚人才、靠人才引領產業”的雙贏格局,新區開發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發布平臺,面向社會發布重點產業人才需求、重點用工企業高需求工種崗位情況,利用市場化手段破解企業人才和用工難題。(記者 張靜)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