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不是句號,是連接千年的破折號……”18日晚的長沙市少年宮大劇場內座無虛席,《沁園春·長沙》沉浸式戲劇詩樂會正在這里上演。從舞蹈《蒼茫之問》到湘劇戲歌《沁園春·長沙》,從歌曲《瀟湘紅·中國紅》到朗誦《此刻長沙》,一場跨越百年時空的對話成就“一首詞,一部劇”的藝壇佳話,抒發“一座城,一群人”的湖湘情懷。
(相關資料圖)
《沁園春·長沙》沉浸式戲劇詩樂會是《沁園春·長沙》創作100周年主題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演出由長沙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教育局、市文旅廣電局、市文聯、長沙晚報社、湖南湘江新區宣傳工作部承辦,星辰在線執行,市少年宮協辦,長沙歌舞劇院、長沙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青苗藝術團、長沙市人藝朗誦團、紅葉組合等參與演出。
一場沉浸體驗、掌聲雷動的演出
“沉浸式”是詩樂會的一大特色。從步入市少年宮大門那一刻起,觀眾的打卡之旅就開啟了,迎面而來的是各種《沁園春·長沙》的相關元素。
門口的巨型紅色打卡裝置、青綠色詩意角都吸引了眾多觀眾合影留念。拍完照,手機別急著收起來,掃一下海報上的二維碼,或品一品“風華正茂”新大眾文藝創作活動的優秀作品,或看一看“看萬山紅遍”誦讀傳播活動的快閃視頻,或學一學“行走的思政課”的精彩講學。
步入劇場,總導演周固堅在臺上等候已久。他熱情耐心地教導大家如何使用座位上擺放的楓葉造型的氛圍道具。總導演的一番話成功調動了大家的情緒:“一場演出要想獲得成功,舞臺上的表現只占一半。剩下的一半都要靠臺下的你們,特別是大家的掌聲。”
周固堅的話所言不虛。記者粗略數了數,一個小時的演出中,觀眾自發的大規模掌聲就有五六回。特別是最后的謝幕,更是鼓掌聲、歡呼聲交織,一浪高過一浪。
像故事的主人公楓華穿過“時空隧道”、與當代小朋友相會的一幕就是演出的一大“名場面”,歷史與現實交織,富有想象力與科技感,尤受好評。
“記得!你們的故事,你們的精神,刻在每一個星城人的心里!你看,這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歷史的傳奇,也煥發著新時代的光彩!”當楓華問起孩子們是否還記得百年前他們這一輩年輕人時,小朋友的回答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掌聲雷動。
這一刻,百年前的楓華與百年后的孩子之間的界限消失了,如觀眾黃女士所說:“孩子們不曾參與百年前的歷史,但未來將由他們創造。”這一刻,臺上的演員與臺下的觀眾之間的界限也消失了,如總導演所說:“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樣都是長沙人。這部詩樂會就是我們共同獻給長沙的禮物。”
一臺守正創新、詩情畫意的演出
詩樂會以“序幕:蒼茫大地·星火啟程”“第一幕:百舸爭流·信仰豐碑”“第二幕:萬山紅遍·此刻長沙”“尾聲:風華正茂·青春以歌”為脈絡,綜合運用情景表演、聲樂、舞蹈、湘劇戲歌、朗誦等多種文藝門類和3D視頻、AI互動、機器人等科技手段,讓觀眾在時空流轉中感受信仰的力量與時代的變遷。
長沙學院的張同學告訴記者:“詩樂會元素多、節奏緊、本土名家云集,文化與科技的結合讓老題材煥發新活力,令人眼前一亮。我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
第一幕中,兩位“梅花獎”得主曹汝龍、周帆聯袂演繹湘劇戲歌《沁園春·長沙》,古老的湘劇藝術變身符合當代審美的視聽盛宴,廣受贊譽。周帆說:“我們希望用一場最‘長沙’、最‘湘劇’的演出,帶大家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詩樂會因詩詞名篇而起,演出中也選用了大量新創作的詩詞。第二幕中,散風創作、呂銘等朗誦的《此刻長沙》,就以優美動人的文筆、磅礴大氣的文風吸引了所有觀眾。呂銘感嘆:“從屈原到雷鋒、從湘江科學城到馬欄山,《此刻長沙》寫出了我心目中的長沙,我能一字不落地全文背誦。”
有了詩,還得有畫。3D視頻的廣泛運用,塑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長沙。第二幕的情景表演《層林盡染》,將岳麓山愛晚亭的四季變化凝聚在不到一分鐘的舞臺上,美不勝收,令人心神向往。
“瞧!機器人。”尾聲表演《百年正青春》,機器人登場與真人演員的互動成為點睛之筆,尤其受到學生觀眾的青睞。機器人一曲靈動俏皮的舞蹈,為整場演出畫下了圓滿的句號。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