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永春 實習生 劉慧宇
“吳滿鳳烈士”“江蘇省吳江縣南九村人”“工兵三團二營六連戰士”。自本報“掃碼找記者”欄目發起為志愿軍烈士吳滿鳳尋找親人的信息后,“吳滿鳳”已是個眾多蘇州人十分熟悉的名字。然而,因現有的信息極為有限,雖然陸續有市民提供線索,但要找到吳滿鳳烈士的親屬,仍需更多有效信息。
史海鉤沉,尋找蛛絲馬跡
(相關資料圖)
吳滿鳳烈士長眠于黑龍江省雞西市梨樹區革命烈士陵園。據陵園工作人員介紹,姓名、籍貫及生前所在部隊的番號,已是陵園所知的關于吳滿鳳烈士的所有信息了。正因信息有限,要找到吳滿鳳烈士的親屬,并非易事。連日來,本報記者根據市民提供的信息尋訪,目前均未得到結果。
不過,為吳滿鳳烈士尋找親屬的“接力賽”仍在繼續。昨天,蘇州市地名委地名咨詢專家組成員、蘇州市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諸家瑜向“掃碼找記者”欄目提供信息:在明清的《吳江縣志》中,有“九保”的記載,后“九保”又演變成為“南九保”。“南九保”與正在尋找的“南九村”會不會有所關聯?
多方接力,相互對比印證
對此,吳江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會長陳志強稱,“南九保”確是“九保”,“保”類似于一個行政區劃概念,一般在農村叫“圖”,城郊叫“保”。根據清乾隆年間《吳江縣志》,“九保”在吳江東城位置,后稱“南九保”,在“長橋”(垂虹橋)旁。但暫無資料可以認定,“南九保”與“南九村”有關。隨后,在蘇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工作人員認真查詢了1981年版《吳縣地名錄》、1983年版《吳江縣地名錄》,均未找到“南九村”或類似地名,“地名錄是1978-1986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的成果,有些不在使用的老地名不一定記錄在案。”工作人員表示。
在蘇州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根據信息仔細檢索,暫未發現有效信息。同時,吳江公安部門工作人員幫忙查詢,暫時也沒有發現關于吳滿鳳烈士的戶籍資料。
繼續探尋,需要更多信息
于是,記者根據老地圖上所示“南九保”的位置,聯系上松陵街道東門社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找到了社區居民劉明。劉明今年78歲,自小生活在垂虹橋頭,對周邊的環境和居民比較熟悉,曾幫助外來尋親人員找到親人。
據劉明回憶,他小時候聽長輩提到過“保”。“相當于居民小組,保長就好比是居民小組長。”但劉明認為,吳滿鳳烈士是附近居民的可能性不大,“在這里住了這么多年,從沒聽人提起過,如果有誰家外出當兵的話,應該會有人提到的。”不過,劉明提供了另一個尋找的方向——在如今吳江區松陵小學附近,或許能有所發現。“現在那邊是城市中心地帶了,但以前是農村,姓吳的人比垂虹橋這邊多。”劉明提到了“湖濱公社”“新華大隊”及“石里大隊”,“如果能找到以前住在那里的老人,說不定他們知道一些情況。”
若您有更多有效線索,請與我們聯系,共同努力為吳滿鳳烈士尋找親屬,聯系方式:“96466新聞熱線”微信平臺(微信號:gswbsmjz或18806200288)。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