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王安琪
蘇州高新區日前在北京舉辦投資說明會。聚焦科技領域,67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360億元,參會人員表示,這些項目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將進一步為蘇州高新區未來發展積蓄強大動能。
類似的項目集中簽約對于如今的蘇州高新區而言已經習以為常,越來越多的科研總部、重點高校、跨國企業選擇扎根這里,也有越來越多的商業巨頭、文體IP在這里集聚,這片區域早已從三十年城市的“新生力量”蛻變為如今的“中流砥柱”。
(資料圖)
作為高新區最繁華商業中心、同時也是蘇州開放型經濟聚集地,獅山板塊從一個小鄉村成長為一個集交通、金融、商貿、文化、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現代化都市街區。
記憶里的“大龍蝦”雕塑,重新落戶到了高新區管委會,蘇州龍湖中心與獅山天街裝點出另一幅璀璨夜空,是高新區產業、商業發展的見證,更是這輪城市蝶變的縮影。
“十步一商業”:高新區發展漸入佳境
獅山路東起獅山橋,西到獅子山,如今早已是“十步一商業”,和園區環金雞湖商圈遙相呼應。回顧其發展,關鍵年當屬2013年。就在那一年,獅山的大型商業建筑群、五星酒店、寫字樓、大型超市、五星級影院不斷開工。
2013年拿地建設的龍湖獅山天街是獅山板塊的一張名片,“當時整個華東都沒有這么大的商場。”常年往返于蘇州與上海的多位創業者都向記者感嘆。隨著金鷹、美羅、綠寶廣場、泉屋百貨、紅唐購物中心等多個商業體陸續出現,高新區商圈版圖漸入佳境。
在獅山街道工作多年的劉女士清楚記得獅山商圈的變化:“那時候獅山路沿線都是塔吊,隨后有很多高樓崛起,像龍湖獅山天街這樣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建成后,城西居民的生活品質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空間不斷優化:規劃先行推動高質量發展
如今,蘇州高新區已成為蘇州市“東園西區、一體兩翼”的重要一極。繁華的開端要從2013年4月說起,當時的一場土拍中位于獅山路北、塔園路西的“春蘭地塊”由龍湖競得,這幅地塊由4宗小地塊組合而成。當年這宗“巨無霸”地塊按照規劃要求,建設住宅+商業+寫字樓+酒店的多維業態,構成老蘇州眼里城西最初的繁華。
高瞻遠矚的謀劃可以為區域日后的高質量發展留足空間。拿地后龍湖在此布局了蘇州首座TOD綜合體,深度參與獅山板塊建設。當時參與商業項目建設的一位負責人回憶:“為了更好地完成地塊規劃目標效果,項目積極推進商業先行,以帶動區域商業氛圍和人氣。”然而,項目的建設過程并不容易,“因為要與軌交3號線同步施工,基坑的建設既需要技術也需要耐心。”于是,龍湖天街的建設管理團隊就在這深基坑里做基礎建設整整干了一年。然而呆在“坑里”的這一年時間是值得的,建成后的獅山天街、超甲寫字樓、英迪格酒店等都成了區域標桿,成為了高新區不斷優化城市空間的重要載體。
創新提升魅力:助力城市未來更多可能
浮云蹁躚,蒼穹無限。時間已經見證了獅山板塊的“含金量”。至今仍是代表性商業體的獅山天街,開業6年來消費數據82.5億,成為獅山板塊內甚至跨板塊很多人放松與購物的首選場所。開業當年多達110多家“首店”,占比總品牌的30%,開業當月就吸引客流180萬人次,為蘇州“首店經濟”作了重要示范。
當年這一綜合地塊的酒店項目——蘇州古運河英迪格酒店開業后則成了城市人文底蘊的重要載體,“看到酒店里形態各異的七只貍貓,就會想到七里山塘街,就想著去實地走走。”在酒店大堂,兩位外地來蘇旅游的年輕女孩表示,酒店的元素激發了她們探索蘇州的興趣和靈感,這也是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從獅山橋進入高新區,“發展是硬道理”的巨幅牌子,光亮如初,一如不變的誓言,昭示著曾經的足跡和未來的拼搏。曾經揮灑的汗水都成了畫卷,新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