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快遞員、外賣騎手每天穿行于各個小區、奔走在各個樓棟。他們不僅是社區里的“熟人”,更是社區管理中的新“觸角”。為了發揮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優勢,姑蘇區平江街道齊門社區近日成立了一支“流動網格員”志愿服務隊,選聘數十位快遞員、外賣騎手化身“流動網格員”,利用他們的職業優勢和特點,參與服務百姓生活,助力城市發展。
快遞員許艷斌在送件途中得知,住在挹秀新村32幢3樓的陶老伯家里的菜刀鈍了,老人腿腳不便無法處理鈍刀,很是著急。許艷斌立即接下這個“外賣”單,開著送件小車,替老人就近磨刀。事情雖小,但就是這樣的點點微光,綻放出這群“流動網格員”最閃亮的光芒。
據了解,齊門社區黨委與轄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互動互融,成立“流動網格員”志愿服務隊,并開發“紅悅聯新——海棠先鋒騎手箱”。快遞員、外賣騎手把在商戶取貨及居民家送貨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鄰里矛盾、公共設施隱患、獨居老人急難愁盼等問題,放入騎手箱內,化身基層治理“移動探頭”。在街道社區確認后予以解決,實現了問題有人管、機制有平臺、處置有結果的閉環流程。對于幫老人磨剪刀、補衣服等能及時解決的小問題,騎手們就近解決。作為“流動網格員”,在配送途中,騎手們會把那些未規范停放的非機動車放入指定劃線區域內,還會將路面垃圾清理干凈。
“我們在為老百姓送餐的同時,也為社區做好網格員的一些服務工作,發現群眾有困難,及時上報并和社區的網格員聯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建設和諧蘇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外賣騎手華貴賢說。
為了鼓勵更多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平江街道聚焦他們“飲水難、如廁難、充電難”的問題,以“黨建+”模式提檔升級“小哥暖心站”,建立滿足需求、環境良好、配套齊全的職工工間休息室。齊門社區黨委利用黨群服務中心、“小巷紅韻”黨群服務微陣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街坊議事亭等載體,配備充電裝置、飲水機、雨傘、雨衣、海棠百寶箱等硬件設施,同時提供理論知識書籍,讓他們在風雨兼程的時候,擁有可以歇腳避風的港灣。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 55 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