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川西行走之聲”項目伊始,就致力于傳播國家級非遺項目——川西藏族山歌。2022年是“川西行走之聲”的第三個年頭,每一年都將傳承和創新集合發展,今年更有所不同。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進一步弘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加強阿壩州黃河流域的整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流域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結合阿壩州黃河大草原文化內涵,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文化”。由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主辦,阿壩州文化館(州美術館 州非遺中心)、松潘縣進安鎮人民政府承辦,四川省藏族民歌發展促進會、四川彼岸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川西行走之聲”——第三屆川西藏族山歌邀請賽暨非遺音樂會創新生長!
(資料圖片)
“川西行走之聲”宣傳海報
生態創意舞臺回歸凈土 表演賽還原川西藏族山歌“本味”
川西藏族山歌的歌詞內容許多都與生產勞動、自然環境有著密切聯系,河曲馬、牦牛、羊,雪山海子、草地牧場無一不是歌唱對象,因而山歌就成了藏族農牧民最親密的伴侶。在山歌里,歌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憂愁、悲苦以及歡樂,它是打開藏族人民心扉的鑰匙。本次活動追求藏族山歌的“原生態”,將總決賽的舞臺設置在松潘縣牟尼溝沙巴克生態園,以音樂為介,以天地為營,最本真的還原川西藏族山歌的天然磁場,讓大眾能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到“情景交融”的獨特韻味。
同時還能夠深入體會到凈土阿壩的秀麗風景與人文氣息,沉浸式體驗山谷綠地的愜意。
為了這份“本真”的體驗,今年的川西藏族山歌邀請賽總決賽在形式上做了顛覆:將傳統比賽升級為表演賽。進入決賽的10位選手將在大自然中盡情釋放,傾聽原始的聲音,以自然為伴奏,讓選手享受其中,這無意是讓這唱誦了四千多年的曲調在黃河文化的熏陶下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川西藏族山歌漫悅談也將貫穿于整個非遺音樂會活動之中,屆時行業專家、音樂人士還將匯聚于此,一同探討關于民族音樂的方方面面。現場還將進行線上網絡直播,讓更多的觀眾能夠感受到傳統民族音樂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總決賽全程“頂配”大公開 非遺音樂盛宴驚艷亮相
自邀請賽海選征集啟動至今收到了38位參賽選手的作品,經過組委會專家評審團的層層選拔,最終有10位選手脫穎而出,他們分別是:白馬桂花姐妹組合、俄波澤仁、格拉吉、抗中寶、讓布、仁真喲里、日準、三木能、澤然蘇、周甲。他們將作為“川西行走使者”將在10月12日參加第三屆川西行走之聲·川西藏族山歌邀請賽總決賽,在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觀中一展歌喉。
川西藏族山歌豐富多彩,每位歌手都對其有不同的注解,在每首歌曲創作中,選手們都盡量發揮其所長,將如今的川西藏族山歌呈現出全新的模樣。優秀的選手一定要有頂配的評委才能算相得益彰,本次總決賽邀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西藏族山歌)省級傳承人、中國藏族山歌會創辦人、藏族山歌王——扎西尼瑪;阿壩州文化館(州美術館)館長、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群眾文化研究員、四川省曲協理事、四川省非遺協會理事——俄瑪塔以及著名藏語主持人、著名藏族歌手、阿壩州民俗研究專家、紅原縣文化館館長——塔爾青擔任重量級嘉賓評審,為選手們提供最專業的指導。
此外,非遺音樂會依舊是本次活動一大亮點。本次音樂會共有三個篇章:唱響阿壩、黃河之源、行走的力量。每一個篇章都有不同的音樂韻味,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川西藏族山歌“文旅融合 唱響阿壩”,用哼唱了四千多年的曲調,唱響著黃河源頭的歷史變遷;“黃河之源”的文化遺產,松潘縣、紅原縣等國家級非遺瑰寶將一一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仿佛一場黃河流域的“視覺行走”;“行走的力量”是為了追逐初心,是對于最根深蒂固的同胞情感,黃河源的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傳承與守護。川西藏族山歌蘊含著阿壩人民的生活態度與哲學,展示著阿壩人民熱情奔放和自由灑脫的生活方式,是阿壩兒女精神力量之魂。
2022年,是“川西行走之聲”傳承、創新、突破的第三年。這源遠流長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勢必將在阿壩繼續唱響。(劉暢)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