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投資如攀巖,考驗眼光、膽識,更需要對頂峰的判斷。近期私募勸投資者贖回、百億主動勸投資者買量化等消息刷屏,與半夏投資李蓓的唱多形成鮮明的對比。
10月17日,一封來自“鼎泰公司”的私募基金致投資人的信在網上流傳,信中建議投資人全部贖回其公司基金的份額,被網友稱之為“舉白旗”。就在不久前,某百億主動管理私募勸投資者購買量化產品。
就在前一天,16日,李蓓在半夏宏觀對沖策略里的觀點又引發了市場的熱議,她表示,基于此前一如既往的框架,無論中長期,還是中短期當前都應該看好中國股市,將來的這一輪中國股市牛市行情的級別,是會超過過去的2、3輪小牛市,大概率超越5年一遇的級別,可能是10年甚至20年一遇的級別。而這一觀點也沖上微博熱搜,排在前列。
同樣是16日,私募大佬林園表示,將跟投旗下所有產品新增凈申購額的20%。
至于5年一遇的級別的行情到底是怎樣的波瀾壯闊,在市場最艱難的底部,投資者顯然缺乏憧憬的動力,參與者不管是機構還是散戶,對于市場的共鳴變成了“寡淡無味”。
因此,站在當下,可以看到私募觀點的割裂與撕扯,看到公募基金依然保持著高位運行;市場能看到像東方雨虹董秘張蓓的12個捫心自問,也能看到近期監管一系列的提振市場的組合拳密集出臺,也可以看到公募苦苦支撐著高倉位,以及央企、券商開始的回購以及上市公司公告承諾不減持。
悲觀與樂觀交織,何時見底?成為市場共同的靈魂拷問。
不知名私募“舉白旗”
這家名為“鼎泰公司”給持有人的信徹底刷屏了,建議投資者全部贖回公司的基金份額,原因在于“股市已經失去長期價值投資的基礎,作為基于企業基本面的長線投資策略已經失效,并表示,今年四季度可能有小幅反彈行情,爭取在頂部將所有頭寸變現”。
這一封投資人的信并無落款,對于如此公開高調的看空行為,這封信的真假尚未水落石出,有機構相關人士透露,發布這一公告的是深圳某鼎泰投資,不過財聯社記者多次撥打兩位合伙人手機號碼,均未能接通。
近期市場回落到3100點以下,關于主動管理型產品的猜測眾多,近期還有消息指出,某知名百億私募表示,現在市場不懂也不會做,建議投資者把主動管理基金改配量化,該基金經理稱,現在這個市場他“不懂”、“不明白”、“不會做”了。因此,被市場調侃“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打不過就加入量化”。
李蓓、林園等大佬看多
有悲觀情緒,也有樂觀表態。李蓓近期多次公開唱多A股市場,她在最新的9月月報中表示,中國經濟本身已經悄然企穩 ,隨著各種政策的落地 ,后續經濟和企業盈利的進一步回升也是應有之義,但市場的走勢弱于預期。
李蓓稱,主要原因在于最大的賣出力量還是外資,(北向-南向)繼8月流出1000多億元后,9月全月繼續流出800多億元。她認為解決之道只有靠時間來消化,需要等到他們賣完。
回到A股市場,她表示,我們的分析框架,一直是中長期看經濟周期位置,中短期看三因子模型,從未改變。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地產大周期出清基本完成,全球產能投資上升大周期剛起來2年 ,本輪產業升級中國是相對成功的,新能源、汽車、機械、化工等,在國際上處于相對優勢的位置,比歐洲和日韓的情況要更好,產業角度未來10年看好。
從中短期看,中國利率在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低,社融企穩回升,企業盈利回升,風險偏好位于歷史最低點附近,也是最好的買點。
李蓓強調,無論中長期,還是中短期當前都應該看好中國股市 。而且,因為當前是中長期和中短期共振的底部,而不僅僅是小周期底部,將來的這一輪中國股市牛市行情的級別 ,是會超過過去的2、3輪小牛市的,大概率超越5年一遇的級別,可能是10年甚至20年一遇的級別。
此外,對于債券市場,李蓓認為短期沒有大的矛盾,暫時沒有明顯的趨勢。也就是沒什么機會;對于商品市場,因為中美周期不共振,后續美國衰退中國復蘇,需求端也形不成共振合力,暫時也沒有明顯的總體性的趨勢性行情。
私募大佬著手做多,10月16日晚間,林園投資宣布,基于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長期看好以及對旗下基金產品的充分信心,即日起公司或實控人林園本人將跟投旗下所有產品新增凈申購額的20%。
這就意味著,即日起,林園投資旗下所有新增凈申購,林園將跟投20%。據悉,林園投資當前管理規模為300億。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林園投資自成立至今,年化收益為15.73%,截至9月28日,林園投資年內整體收益為-0.22%。
市場感知不同的兩個矛盾
在這樣的時期,信息繭房的效應被擴大,有兩個對比鮮明的矛盾點可以體現:
首先,私募的倉位是加倉還是減倉?
有一組同樣來自私募界卻結論截然相反的數據,近期,私募排排網調查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80.23%,較上周小幅上漲0.21個百分點。9月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平均值為80.51%,較8月份的78.79%有明顯提升,并且創出年內月度新高。
在李蓓國慶后的一篇公眾號文章中則指出,8月以后,無論私募還是保險,倉位都是下降的。她現在只能留60%多的股票倉位,因為產品的凈值也回撤了,管理需要遵守風控紀律。
其次,真的沒有資金入市了嗎?
相信市場上有太多的言論稱當前是存量資金博弈,沒有新資金加入。但是一組基金發行的數據多少讓人有些意外。數據顯示,自7月24日至今10月11日,權益類基金產品周均注冊近30只,為此前周均注冊數量的2.5倍;與此同時,發行節奏也明顯加快,周均成立權益類產品18只,約為此前周均成立數量的1.5倍。
8月以來中證2000ETF、信創ETF等權益類ETF產品,從申報到獲批,僅用了十余天時間。在政策引導下,權益類基金尤其是權益類ETF發行節奏加快,鼓勵投資者通過權益類產品進入市場。
今年權益市場的結構也有了變化,ETF逆勢上漲。新發ETF方面,7月24日以來,全市場有154只權益類基金認購發行,其中有47只為權益類ETF,占比近三分之一;存量基金方面同樣迅速擴容,信達證券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近一個月的衡量維度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5只寬基的資金凈流入超過1200億元。
真金白銀加入市場的還有公募、券商資管以及“國家隊”,財聯社記者統計顯示,截至10月17日,已有33家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發布自購公告,合計自購金額達19.52億元。運用自有資金投資于權益類產品,借權益類基金進入A股市場,呵護市場的意圖不言而喻。此外,“國家隊”匯金公司在10月11日斥資近5億回購了中、農、工、建等國有四大行的股票。盡管北上資金在下半年持續“賣賣賣”,但是A股并非沒有新增資金入場。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