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是2022年清明節前的最后一個周末,當日,銀川市各公墓祭掃人數120674人,祭掃車輛31049輛。盡管有這么多前來祭掃的市民,但各大公墓陵園從細處著手做好服務,讓祭掃高峰井然有序,文明祭掃深入人心。
松鶴陵園:綠色祭掃人數增多
在銀川市松鶴陵園里,鮮花祭掃、代客祭掃、云祭掃成為祭奠親人、表達哀思的重要形式,而與往年相比,今年選擇綠色祭祀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
在松鶴陵園門口的一個臺子上,擺放著幾束用燒紙換來的鮮花。“現在無煙祭祀已經深入人心,帶燒紙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收的燒紙比起前兩年也少了。”松鶴陵園市場部經理王巖珅介紹說。
除了鮮花換燒紙外,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選擇代客祭掃服務的市民也較往年有所增長。“我們為無法親自來陵園的市民提供代客祭掃服務,包括擦碑、上香、敬獻鮮花、行禮等一系列流程,最后還要給客戶拍視頻反饋。”正在為客戶進行代客祭掃服務的工作人員王娜說。
與此同時,該陵園推出的網上云祭掃,也越來越受到青睞。打開該陵園公眾號上的云祭掃服務,輸入逝者姓名或墓地編號,就能進入云祭掃界面,選擇鮮花、供果、香燭等祭祀方式,為逝去的親人寄托一份哀思。
福壽園:文明祭祀和非遺傳承相結合
而在銀川市福壽園,除了鮮花換燒紙外,文明祭祀還通過更多別具心裁的途徑來體現。
一進陵園大門,“暖春大集”幾個字就映入眼簾,這是該陵園把清明傳統民俗和非物質文化結合起來所做的一次嘗試。葫蘆烙畫、麻編……一張張展示臺前,擺放著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品,在旁邊的展示牌上,關于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以及墓志銘該怎樣寫,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每年清明節,有不少孩子跟著家長一起來到陵園,我們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讓這些孩子在祭掃之余,學到更多知識,起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效果。”銀川市福壽園常務副總經理林毅說。
榆樹溝漢民公墓:祭掃現場井然有序
相比其他兩處陵園,銀川市榆樹溝漢民公墓的面積更大、地形也更復雜,推行文明祭祀、無煙祭祀的難度也更大一些,然而,憑借著引導、勸導、疏導的“三導”服務工作原則,該陵園秩序井然,市民都自覺選擇文明祭祀。
該陵園提前在路口引導群眾出示行程碼和健康碼,并提前通過媒體、電話告知家屬文明祭掃的相關要求,引導廣大群眾有序進入墓區祭掃。同時,在墓區內主干道設立宣傳欄,并在各區域安排工作人員,引導市民在指定焚燒區域內或燒紙盆燒紙,杜絕火災隱患發生。
因該公墓面積較大,還外聘了50名保安,在重點區域內進行火種、燒紙、香等火災隱患物品查驗,并在墓區設置了防火隔離帶和臨時隔離點,開展了“文明祭祀,我們一起行動”主題活動,大力倡導文明祭掃、鮮花祭掃、安全祭掃,并向祭祀群眾提供了2萬枝鮮花,開展“鮮花換燒紙活動”。(記者吳璇)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