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轉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體制機制(第一批)》發布,全省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機制文件和經驗材料,它們被當做“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圍內進行宣傳、推廣。“南海區桂城街道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治理機制”入選,為佛山市唯一入選案例。
此前,桂城街道不少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均由政府和街道出資,但因為老舊小區點多面廣,服務成效低、財政負擔重,政府只能提供安保、保潔等兜底式市政管理服務,難以滿足小區優質服務需求。近年來,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不斷推進,居民“要面子,也要里子”的呼聲越來越高,《桂城街道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治理機制》(以下簡稱《機制》)應運而生。
《機制》以長效治理為基礎,采取前期改造與后期服務同步表決的方式,同意實施物業服務并同意交納物業費的業主占總戶數80%(含本數)的,由所在社區居委會確認并經街道審核批準后,列入綜合改造計劃。擬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化管理的老舊小區,可通過招投標、比選、社區居委會推薦等居民協商議事決策方式選聘意向物業服務企業。針對同意引入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化管理的老舊小區,街道還會以經小區業主表決通過并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為依據,向進駐的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相應比例的補貼扶持。目前,該《機制》已在桂城海棠村小區進行試點實施。
此外,《機制》以黨建引領、關愛桂城、熟人社區為主線,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依托桂城社區治理及服務創新等優勢,搭建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平臺,形成基層綜合協商治理架構。這意味著,桂城經改造后的老舊小區迎來“內外兼修”的蝶變時刻。作為全市首先成文的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引入物業管理長效治理機制,《機制》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自2020年起,南海區住建水利局牽頭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目標為對全區7個鎮(街道)69個城鎮老舊小區進行補短板、微改造。截至2021年底,南海區7個鎮(街道)分期分批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共72個,惠及住戶超2萬戶。(記者李寧 通訊員張瓊)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