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堅持“一國兩制”、依法辦事,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互利合作、開放包容,創新完善政策舉措,豐富拓展合作內涵,以更加有力的開放舉措統籌推進粵澳深度合作,大力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加快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著力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不斷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
距離佛山一個半小時車程,地處珠海南端的橫琴,與澳門一水一橋之隔。
漫步在天沐河碧道,大小橫琴兩山夾一河的美景盡收眼底。這里是敢于天下先的順德人圍墾中心溝后剩下的一截河道,在歲月的沉淀中隱藏著佛山與橫琴之間一段獨特的情緣。
20世紀70年代,順德人在這里用十年時間締造了一個滄海桑田的傳奇,中心溝成為順德在珠海的一塊“飛地”。2010年,為配合國家全面實施橫琴開發戰略,佛山市順德區將中心溝權屬移交給珠海市橫琴新區。
這個昔日寂寂無聞的邊陲小島,如今已蝶變成開發熱島、開放前沿,迎來了全球矚目的高光時刻。
2021年9月,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橫琴方案”)正式公布,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
這片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的熱土,與佛山一樣有著共同的敢為人先的改革基因。
中央賦予橫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引領示范重大使命。佛山市委提出,要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每一項改革、每一個政策研究透,用人所長、補己之短。
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佛山可以向橫琴學習什么?在主動對接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同時,佛山該如何找準找實切入點、結合點,借勢接力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帶著這些問題與思考,佛山傳媒集團全媒體報道組走進橫琴,探尋如何加強與橫琴改革聯動、共同釋放改革整體效應的新路徑。
(一)
向橫琴看齊 繼續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跨過橫琴大橋,來到與澳門大學橫琴校區一路之隔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在這里,我們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澎湃激情。
澳門創客身影異常活躍。普強時代(珠海橫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何國濤在這里,短短幾年間就帶領企業拿下全球頭部車企的車載語音項目,完成E輪融資。“橫琴有著特別包容的創新創業環境,讓創業者盡情釋放創新潛力。”何國濤說。
這種包容創新的環境,正是來自于橫琴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魄力。
時針回撥至2009年,在澳門會見澳門社會各界代表人士時,他宣布了一個好消息:中央政府已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
橫琴自此被賦予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使命,拉開了開發開放建設大幕。
彼時,橫琴還是一個荒蕪小島,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在建項目基本空白,只有5家澳門企業,GDP約2.85億元。
如何在一張白紙上演繹新精彩?橫琴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之魂,拿出“缺什么補什么,哪不行就改哪”的勇氣和魄力,以“拓荒牛”的姿態,一步一個腳印,續寫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春天的故事”。
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2021年9月,走過12年開發建設歷程的橫琴,被賦予了新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歲月更替,橫琴改革創新的精神依然一脈相承。
跨境金融、跨境執業、跨境就醫、跨境辦公、跨境就學、跨境通勤,橫琴改革創新熱浪滾滾。第一張施工許可證頒發、第一張外資商業保理牌照獲批、首批澳資企業營業執照辦理、首項跨境人民幣賬戶融資業務落地、首筆土地增值稅項1.03億元順利繳庫……短短半年間,橫琴以活力高效的新氣象跑出了改革創新的加速度。
2021年,橫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4.63億元,是2009年的159倍;注冊企業累計5.5萬家,是2009年的127倍。
從蕉林綠野到開發熱島、開放前沿,經歷10多年披荊斬棘、蓬勃發展的橫琴,以最具說服力的實踐證明:改革是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它就像一塊磁鐵,把所有優質資源都吸引過來,成為橫琴經濟發展最大推動力。
與橫琴一樣,佛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向來不缺乏改革的基因,更不缺乏改革的勇氣,這在過去4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已得到充分證明。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高端資源要素迎來新一輪布局、調整、轉移的大背景下,佛山必須直面外部的風險挑戰和內部的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唯有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更好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正如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重振“敢飲頭啖湯”的改革雄風,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唯有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二)
以制度創新為改革核心 開辟佛山對接橫琴新通道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為粵澳深度合作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2022年1月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境外專業人才執業備案試行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將橫琴跨境執業支持措施從律師、醫生延伸覆蓋至金融、建筑等領域。
“港澳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三地專業資格互認勢在必行。”華眾聯創設計顧問(橫琴)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澍認為,隨著更多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快速推進,將有更多有經驗的港澳專業人士走進橫琴,走進大灣區。
建設橫琴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從回歸之初到2018年,澳門GDP增長近8倍,但以綜合旅游業和博彩業為主、產業單一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澳門何處覓出路?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2021年底在特區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指出,澳門“躺著也富貴”的黃金時間已成過去,澳門專業人士“要磨好自己把刀”,提升自身競爭力,把握好橫琴開發機遇,努力拓寬發展空間。
立足合作區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橫琴在改革開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創新,不斷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開始了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新空間的新探索。
多項惠澳利澳的金融政策陸續落實到位。“一行兩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先后出臺多項惠澳利澳先行先試政策,其中包括在國內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等改革試點工作;廣東持續落實自由貿易賬戶(FT)試點工作,推進外商投資股權類投資企業(QFLP)政策試點,降低澳門投資者的準入門檻。
“到橫琴去!”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藏著太多的創業創富機會了!”
一系列極具創新性、突破性的政策禮包,為“有意愿、有志氣”到橫琴發展的澳門居民、澳門企業帶來極大信心。
調研中,佛山傳媒集團全媒體報道組走進國家稅務總局珠海市橫琴新區稅務局辦事廳,實地感受到澳門居民、澳門企業在橫琴享受到的高效便利服務。
鮮有港澳企業人員在現場辦理業務。橫琴新區稅務局相關人員介紹,為便利港澳居民和企業辦事,專門為港澳納稅人提供跨境“云端版稅服務”,推行辦稅事項“一次不用跑”,把大部分業務搬到“線上”,把前臺窗口“搬”到港澳納稅人面前。
按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模擬測算,橫琴整體營商環境已進入全球前20名。
以營商環境為切入口、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從市場壁壘、規則銜接方面發力,不斷完善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已成為橫琴對接澳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合作就是要融合,融合必須要創新。”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區域和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王福強看來,“橫琴方案”提到的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實質上是要構建一個民商事法律協同港澳、對接國際的制度體系。
這不僅是橫琴改革發展的歷史使命,對于佛山而言,這也是一個重大的探索方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全國制造業大市,佛山要與港澳建立更廣泛、更緊密的聯系紐帶,必須加快提升城市自身的能級量級,探索實現貿易、投資、人員、數據等方面的自由流動。
“佛山是制造業大市,必須在產業政策方面有新的探索、新的突破。”王福強建議,佛山應從管理體制機制上尋找突破口,積極對標國際標準,用好改革“關鍵一招”,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制度體系,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形成更多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作為一名經常往來于港澳與珠三角各地的青年律師,全國青聯澳區委員、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建議,佛山應進一步拓展與澳門、橫琴政務服務通辦的范圍、深度,讓跨境辦理、灣區通辦成為常態,讓更多澳門青年走進佛山,尋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
攜手深化合作 在大灣區拓展澳門發展縱深
“我們有信心,在合作區的框架之下,橫琴的產業能夠更好地支持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省委橫琴工委委員、省政府橫琴辦副主任葉真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啟動以后,圍繞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攻方向,政企多方合力快速啟動一系列工作。2021年12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委會組織召開管委會第二次會議,13個有影響力的重大項目正式落地。不少原先就落戶橫琴的企業也有了新的發展思路、新的拓展方案。
截至2021年12月末,橫琴已擁有澳資企業4761家,僅12月份單月就新增澳資企業62家,成為內地澳門企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展,更是制度創新的擴容,讓橫琴和前海有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權,粵港澳融合發展有了更大的縱深。
在位于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澳門企業——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內,一條條自動化、智能化的無人生產線正在運行,把中藥材粉末、提取物等生產成高純度的結晶體固態飲料。
“橫琴是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平臺,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重視中醫藥產業的發展,這里有廣闊的空間和大力度的支持政策。”該公司執行董事、澳門青年黃滋才說,橫琴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良機,這也是吸引企業選擇在橫琴發展的重要原因。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橫琴重點發展的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四類新產業之一。“橫琴方案”提出,橫琴要重點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但正如“橫琴方案”指出,“橫琴實體經濟發展還不充分,服務澳門特征還不夠明顯”。澳門產業多元發展,還必須借助橫琴這一平臺,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更加緊密的聯動合作。
佛山能否在對接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探索建立起科研設施、資金、人員等便捷流動的綠色通道,實現與澳門創新鏈的高效對接,為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劉成昆認為,佛山應以“橫琴方案”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的四類新產業為突破口,尋找與橫琴、澳門更大的合作空間。
劉成昆說,以中醫藥產業為例,佛山素有“嶺南中成藥之鄉”美稱,中醫藥產業產值超百億元,具備良好產業發展優勢。而橫琴致力于為中醫藥企業提供研發、檢驗、認證、注冊、審批和海外銷售“一條龍”服務,佛山應充分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聯系緊密優勢,主動加強與橫琴、澳門產業合作對接,推動中醫藥產品從澳門“借船出海”,走向全世界。
“佛山產業實力雄厚,轉化能力強,市場主體活躍,港澳基礎研究能力強,二者在創新合作上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空間。”王福強也指出,當下,佛山和港澳的合作仍更多停留于市場隨機合作層面,而非建立在穩定的合作機制上。他建議,佛山接下來要重點聚焦科創合作,涉及科研設備、儀器、生物制品、人才、資金等要素,強化與港澳在創新層面的制度對接,為進一步實現產業協作打下堅實基礎。
調研手記
以一流營商環境撥動合作“琴”弦
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產業創新、法治創新……在橫琴,佛山傳媒集團全媒體報道組最大的感受是,在這個粵澳合作新平臺上,“改革”“創新”是最大亮點。
平均每2.8個工作日誕生一項改革舉措,是橫琴這片創新熱土創下的奇跡。13年來,橫琴累計實施60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拿下諸多“全國第一”。
今天的全球競爭,很大程度上也是制度環境、營商環境的競爭。一項又一項的“全國第一”,為橫琴未來發展蓄積起更大的勢能。
縱觀全國,制度環境、營商環境已成為區域發展競爭的核心點、比拼的關鍵點、搶奪的制高點,全國各地新招迭出、硬招不斷。
2021年,佛山提出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發布《構建佛山“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2022年度版)》,舉全市之力破解營商環境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佛山應堅定不移將一號改革工程進行到底,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個維度,繼續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決心,強弱項、補短板,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精準、主動的服務。
與此同時,佛山也要主動對標對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找準突破點,進一步推進與港澳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積極探索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努力成為吸引國內外優質項目和高端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合作區創新發展的重要腹地和科技外溢的承載地。
目前,佛山已在省內成立全省首個市轄區全域覆蓋的港澳青年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并針對港澳居民辦理居住證、換領駕照、購買商品房、子女就學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便利措施。下一步,無論是在“佛山+香港”,還是在“佛山+澳門”的合作平臺上,佛山都可以借鑒學習兩個合作區的治理模式,吸引更多的港澳企業、專業人才到佛山跨境辦公,讓更多優秀人才為佛山所用。
撥動“琴”弦的澎湃力量正在匯聚,今天的橫琴已站在全新的起點上。佛山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更多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我們期待,佛山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再深化,胸懷“國之大者”,再次弘揚當年圍墾中心溝的艱苦創新、服從大局精神,在主動對接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過程中,為佛山高質量發展再聚新優勢。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