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持續半年,京東也走到了歷史進程的十字路口。
要繼續開火嗎?業績會上,京東管理層仍在強調,“外賣是十年長期戰略”。
要暫時戰略性轉移嗎?半年報發布前,受訪的京東集團CEO許冉明確表示,外賣行業存在過度競爭,京東不會參與內卷。
(資料圖片)
可是,一份數據極為狂野的京東2025年半年報,再次將這家公司透出的隱隱“糾結”,一覽無余——
和許冉先前強調的類似,京東基本盤3C領域暫時沒有受到美團即時零售的貼臉突擊,受益于強大的“國補”勢能反哺,京東3C業務持續高速增長,拉動了集團營收同比增長22%的高光表現。
可另一方面,國補掙錢外賣花,外賣補貼帶給了京東財務側肉眼可見的壓力——二季度,京東外賣補貼火力全開僅兩個月,就帶來了上百億虧損,這讓常年在零售里摳利潤的京東賬本,迎來了一次罕見震蕩。
重大決策前,到底要不要考慮沉沒成本?
這幾乎是無數場戰爭白熱化即將開始轉折時,司令部必須考慮的殘酷命題。
一、艱難的塔山戰役
“我不要傷亡數據,只要塔山!”
大決戰時,堅決的口號會被殘酷的傷亡數字撐起,進攻與防守的雙方幾乎彈盡糧絕,不再有任何回旋余地。
塔山在前,可2025年開始,一場不計代價、不計成本的外賣戰爭,卻讓京東二季度財報類似這場戰役重演后留下的灰燼。
持續一個季度左右高烈度的補貼戰,給京東帶來了什么?
一面,是最先受到京東外賣“大撒幣”拉動、以外賣業務為首的新業務,在二季度取得了業務激增:財報顯示,京東2025年Q2營收139億,同比暴增199%。
可新業務營收的激增也與大幅提升的營業成本咬合。二季度,京東新業務營業成本達到144億,同比暴增300%。
另一面,則是京東財務側被外賣大戰拖累、擠壓。
從2025年一季度后期補貼試探,到二季度中期補貼火力全開,再到后期趨近消退,僅僅兩個月左右的外賣補貼大戰,就導致了京東二季度新業務經營虧損達148億,去年同期虧損僅為7億。
補貼也讓京東二季度營銷費用出現較大攀升。當季,公司營銷開支從去年同期的119億,同比增長127.6%達到270億,一舉成為京東“三費”開支增長最快的板塊。
由此也直接引發了京東財務側罕見的承壓。
二季度,京東經營利潤從正轉負,集團凈利潤更是同比減少51%,來到62億。某種程度上說,這或許也算是財務出身的京東CEO許冉,5月后幾乎喊停公司外賣補貼戰的一大原因。
這一場開始轟轟烈烈、進展卻直轉直下的京東外賣戰,從戰果上說,對集團主營業務拉動的效果如何?
二季度,京東整體營收同比增長22.4%達到3567億。可起到核心拉動作用的,仍是國補助推下3C領域的持續增長:該季度,京東3C業務增速達到23.4%,日用百貨營收增速為16.4%。
相較上季度,京東3C業務增速明顯快于日用百貨,這起碼傳遞出兩個核心信號:
一是,國補仍是拉動京東業務增長的核心,而新業務對京東整體營收拉動,或許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二是,國補助推下的近幾個季度,京東3C領域起碼沒有受到美團即時零售,觸及根本的沖擊,這似乎再次印證了許冉在采訪時強調的,京東外賣并非是為了防御美團即時零售,而做出的業務拓展。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一場出發點與實際戰果,似乎都不足以支撐外賣決策絕對正確的交戰過后,京東又該在未來如何平衡好財務側付出的代價和業務側取得的成果?
二、高估的目標,低估的落地
二季度,京東零售業務營收為2824億,同比增長20.7%,總營收占比仍接近90%。
京東仍是一家零售為主的電商公司,這也決定了,集團對業務第二增長點開拓的急迫。這可以歸結為今年2月初,京東發起的外賣戰爭的動因。
司令部一聲令下,劉強東帶頭率先發起外賣大戰,深入一線,親自指揮部署,顯露出巨大決心。
可炮火聲激蕩近兩個季度后,基礎設施搭建中暴露的種種問題,加上財務承壓,一切的一切,都可歸結于這場戰爭能預料的、和沒有預見的困難集中爆發,超出預期,最終不得不讓京東管理層深度復盤。
不常接受外界采訪的京東CEO許冉,此次財報發布前,曾在《中國企業家》中表示,公司遇到了外賣業務開展以來諸多難題,并進行了一系列反思和總結。并且,她強調了京東外賣不搞內卷,未來將以品質外賣繼續破局。
這也是京東品質外賣,所強調的顛覆式創新由來:一般來說,那些能夠徹底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和行業競爭規則的創新方式,被定義為“顛覆式創新”。即通過引入一種全新的技術、商業模式或產品,從根本上改變現有市場的競爭格局,最終為行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品質外賣,按照字面理解,即是區別于主打撒幣、補貼、0元購,無任何商業模式創新、無法帶給行業真正價值的內卷式外賣的全新商業模式。
為了解決許冉提到的外賣行業多年在品質層面存在“痛點”,這也幾乎決定了,京東外賣高調入局以來,相繼提出提高騎手權益保障、餐飲商家0傭金、消費者低價點外賣等舉措,并提出品質堂食主打,一時間成為行業清流,備受矚目。
可從商業視角來看,外賣平臺介于消費者、商家、騎手間,其一對多商業模式,決定了運營策略的復雜,也導致了當下行業,幾乎難以實現多方利益的完美兼顧。
尤其在利潤分配中,若要做到多快好省,既想讓用戶少花錢吃得好,又要以此去滿足平臺利潤、騎手保障、商家利潤不斷提高,這幾乎構成了一種不可能三角。
京東外賣兩個季度來或許也低估了解決行業痛點的難度。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強調主打品質的京東外賣,卻也在同一時間段,數次以“低價內卷”“圖不符實”等緣由,相繼被一些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消保委約談。這也反映出,當戰略傾向遠遠大于戰術時,一旦忽視了底層的商業邏輯,難免會出現現實的溫差。
從這點上說,京東外賣在做正確的事時,或許低估了把事情做對的難度:尤其是,京東打造的品質外賣前,自身的基建、系統、算力等方面,仍與美團和淘寶存在相應差距。
而在需要積淀、給足耐心,才能一步步補足基礎設施建設的外賣行業里,短期宣傳或可彌補一定短板,可喊出的口號終究不等于勝利的提前達成,長期發展還得拼內力,下苦功。
并且,當一個平臺履約能力積淀不足時,要想實現品質服務、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一個大前提必須是,能將一單外賣準時送到用戶手中。
達成這一切,每一步都在考驗著京東的耐心,以及組織內部的反思力度,還有錢包。尤其在財務側,2025年上半年,資源傾斜拉大了京東新業務虧損,也讓公司賬本迎來了近些年罕見的震蕩,自由現金流也在持續走低。
三、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一場劇烈損耗、各方代價沉重的戰爭,能有何種價值?又如何把這一切,變成一場蛻變的開始?
這在一定程度上,極為考驗一家公司決策層能否做好表率,盡快深入反思、調整,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能力。
京東CEO許冉近期已談到京東外賣入局后的反思,就數據、系統,以及運營中權衡多方訴求進行了深入反思,無疑具有很大價值。
5月后,淘寶閃購打響新一輪外賣補貼戰,京東不再參與,而是推出了扶持商家的“雙百計劃”,向供應鏈要尋求新的價值。
如果說,外賣和人生若有相同,那就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而某些時候,一旦拉長時間,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多年來,京東對電商極為倚重,相對單一的業務結構,決定了第二增長探索不能停下,需要自身不斷試錯,不斷進行業務探險——幾年來,從社區團購、百億補貼、數字人直播、京東金融等,再到近兩個月來,酒旅OTA二次發力,以及在具身智能、短劇等領域,京東遍布各行業的業務觸手,也與自身進取心密切掛鉤。
這無關對錯。
不過,早些年“多快好省”曾是京東一直標榜、并為之不斷拓進的核心競爭力:可數年間風起云涌,在品類、速度、性價比等方面,京東都在不同領域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創業初期,劉強東帶領下的京東能在同等、甚至更復雜競爭局面下,保持扎根的戰略定力,當下,卻則變化成從各個領域的頻頻出擊。
可核心問題或許也能從外賣大戰中見微知著:今年以來,轟轟烈烈的外賣大戰,再次印證,要想達成高大的戰略落地,早期枯燥的戰術積淀與未雨綢繆的應對準備,缺一不可。否則,京東外賣當前較為“糾結”的心態,未來難免會復現。
事實上,先前許冉談到外賣仍是京東長期戰略,外賣行業“品質”痛點一直存在,仍能給與京東機會時,一個更加直接問題也在于,時間,其實會公平地站在參戰的每一方背后。
二季度,京東外賣系統曾出現系統崩潰,用戶無法準時享用到自己應有的服務,品質的前提始終在于交付。并且,當京東不再跟進外賣“內卷”補貼戰后,淘天和美團還在連續拉高日訂單。在這個變化迅速的及時零售戰場,后續若市場兩強格局趨于穩定,用戶心智固化。
此時,一想到因自身前期準備不足而錯失了先機,成功曾經唾手可及,或許會更加可惜。
這也是這場外賣戰爭,留給京東一個無需掩飾的商業“總結”:在發起一場關乎公司未來的核心塔山戰役時,選擇一個好的賽道、做一件正確的事當然無比重要。不過,同樣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具體而細微的事情真正做對。
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