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十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年來,在10個方面取得了標志性、突破性和引領性重大成果。接下來,兩地將接續實施100項重點任務,共建320個重點項目。
雙核聯動、多點支撐發展布局基本形成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年來,川渝兩地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攜手加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并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共振,形成東西南北四向牽引支撐全國區域發展戰略版圖的鉆石菱形格局,打造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引領西部服務全國的顯示度和貢獻度明顯提升。
在產業方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不斷壯大,形成了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消費品四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川渝造”成為中國制造的響亮名片。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明顯,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川渝地區國家重點實驗室超過30家,成功舉辦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
全國交通“第四極”基本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5萬公里。鐵公水多式聯運內部開放體系加快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26個國家和地區的548個港口,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3.6萬列,向西開放前沿位勢更加凸顯。能源互保互濟能力不斷增強,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天然氣千億方生產基地等加快建設。
積極探索首創性差異化改革,197個川渝改革類項目深入實施,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落地見效,加快蹚出數字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起勢見效,重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成都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取得成效,成渝金融法院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域金融法院。
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全面筑牢,長江干流川渝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成渝空氣優良天數比例超過85%,巴蜀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明顯提高,“川渝通辦”事項日均辦理超2萬件次,161項醫檢互認覆蓋川渝兩地935家公立醫院,兩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不斷增強。
雙核聯動、多點支撐發展布局基本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雙核引擎功能不斷增強,帶動成渝中部加速崛起,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等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持續提質。
持續推出創新舉措深化合作
2025年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第2個五年新征程的開局之年。
會上,川渝兩地審議通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集成式標志性重大改革清單(2025—2027年)》。川渝兩地2025年將以改革為主線,緊扣打造“兩中心兩地”“三中心一走廊”戰略定位,在完善協同機制、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等方面推出創新舉措,全面放大國家重大戰略疊加效應。
在完善協同機制方面,川渝兩地將堅持以改革促聯動,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五五”實施方案啟動編制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項目共推機制、政策共享機制、協調共商機制,聚焦兩地利益共同點、發展交匯點,優先遴選一批互惠程度高、輻射效應大的項目。
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川渝兩地將堅持以改革增動能,以共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抓手,建立四川6個重大科技專項與重慶“416”科技創新布局聯動協同機制,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聚焦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合力打造制造業“智改數轉”賦能平臺,共建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
在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方面,川渝兩地將堅持以改革添活力,加快推進川渝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服務保障一體化改革,拓展中歐班列、南向班列等通道能力,打通一批省際“斷頭路”“瓶頸路”。同時,深化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改革,共同用好放寬外資準入門檻等政策,加快打響川渝品牌國際知名度。
接下來,川渝兩地將在落實100個年度重點任務中強化改革協同,著力打通兩地標準統一、環節配套、流程對接中的卡點堵點,在合作中創造更多標志性成果。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