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們通過‘龍華云校’,與200公里外深圳龍華區的同學們進行跨時空學習與互動,共同開展跨學科學習。”在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對河源市紫金縣進行教育幫扶后,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校九年級學生鐘燕芳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近年來,龍華區教育局采取“全口徑、組團式、融入式”教育幫扶模式,對紫金縣加大教育幫扶力度,以委托代管教育改革等為抓手,構建理念共融、資源共享、人才共育“三維共振”模式,努力讓更多紫金縣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教育。
委托辦學助力打造“龍頭校”
“作為山區縣,紫金縣教育底子薄、理念舊、人才缺。”2021年初,龍華區教育局派駐紫金縣教育局掛職副局長蘇干浩帶領龍華教育幫扶團隊,歷時3個月,走遍縣內16個鄉鎮和縣城學校,對紫金縣教育進行“把脈問診”。
如何助力紫金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幫扶不能‘撒胡椒粉’,我們從理念輸出、人才支持、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全口徑的幫扶。”龍華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玉璽介紹,龍華區教育幫扶工作從“分散式”轉向“組團式”,以跨區域集團化辦學的形式,通過“送強校”結對幫扶、“送團隊”專業管理等,努力提升受援地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自2021年8月起,龍華區教育局選派名校長和骨干教師組成的托管團隊進駐紫金縣,對廣東省紫金中學、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校實行委托代管。龍華區開展管理崗位AB崗聯合管理,托管團隊成員擔任學校多部門A崗負責人,對擔任B崗負責人的本校教師進行指導。該模式覆蓋學校校級領導、中層處室、年級和學科備課組等重要崗位,實現管理、教學、教研經驗“傳幫帶”,努力打造引領帶動當地教育發展的“龍頭校”。
為推動更多受援地學校提質升級,龍華區12所學校與紫金縣24所學校建立“積極教育聯盟校”,結對開展一對一幫扶與交流,通過管理融通、教研聯動、教師交流、學生互動、資源共享等形式,努力實現共融互促。
優質師資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2021年,紫金縣迎來一支由龍華區48名教師組成的“豪華教師團”。龍華區教育局精挑細選、好中選優,選派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以“組團式”支教方式,努力為紫金縣學校發展注入新動能。
“教師們把龍華區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創新機制‘留下來’,轉變成為推動紫金教育發展的動能。”王玉璽表示,龍華區通過“送名師”示范帶動、“送培訓”強化交流等,已累計派出近百名教師到紫金縣支教,同時派出一大批名校長、專家和名師到紫金縣開展講座和示范課。
在龍華區名師的指導下,龍華紫金實驗學校歷史教師彭賽平掌握了提升備考質量的好方法。在紫金縣2021年“基礎教育精品課”評選活動中,該校歷史科組7名教師提交的課例全部被評為縣級優課。
龍華區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教育紀工委書記諶葉春說,近年來,龍華區與紫金縣同步開展教科研活動,選派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高層次人才,開展“三個一傳幫帶”行動。龍華區還助力紫金縣因地、因校制宜,學習推廣合適的教師培育培訓機制,推動本地教師在教中學、在學中教,邊學邊教、邊教邊學。
優質師資的注入,為當地留住了更多優質生源,讓紫金縣“師生雙流失”現象得到扭轉,當地義務教育優質生源留存率升至99.2%;13名教師在省級、市級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斬獲佳績,學生在省級、市級學科競賽中獲獎人數穩步提升。
凝練特色提升學校內涵質量
近日,紫金縣城周邊總能看到一支師生隊伍,他們考察縣城周邊建筑,了解河流山川與城市布局,形成一份份鄉土考察報告和鄉鎮發展規劃。這是龍華區支教教師陸國慶帶領龍華紫金實驗學校學生們開展的“黑色鄉土文化”課程教學。教育幫扶開展以來,該校打通課堂與實踐脈絡,構建特色校本課程。
“我們努力推動紫金縣學校內驅發展,實現‘五育’并舉。”王玉璽說,龍華區指導受援地補齊信息化、教研等短板,助力被幫扶學校凝練特色,幫受援地強化教研力量、提升信息化水平。
紫金縣教育信息化建設經過近年的投入建設,雖然基礎不斷夯實,架構基本搭建起來,但信息化教育仍存在一些難題。2021年,龍華區以需求為導向,通過設備捐贈和課程引入的形式,協助紫金縣打造富士康希望小學、紫金中學實驗學校等3所信息化與課程融合示范校。龍華區還與紫金縣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平臺,向紫金縣免費開放新一代學習系統“龍華云校”。
在蘇干浩看來,閱讀習慣與能力是一個孩子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為推動紫金縣閱讀教學發展,兩地建立“閱讀大聯盟”,吸引雙方學校加入,將龍華區優質閱讀資源引到紫金縣,為富士康希望小學等學校建設繪本館,開展閱讀教學交流,并輻射到其他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27日第4版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