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濱縣公安局蘆集派出所,人們時常能看到一位工作兢兢業業,從早忙到晚的派出所民警,他就是蘆集派出所指導員兼蘆集警務室社區民警程學眾。程學眾,男,漢族,1978年4出生,大學文化,2001年參加公安工作,淮濱縣公安局蘆集派出所指導員,蘆集警務室社區民警。
把工作放首位
今年46歲的程學眾,1998年從農校畢業分配到淮濱縣林業局,2003年成立林業公安派出所,他成為一名光榮的森林警察,2022年4月調到淮濱縣公安局蘆集派出所工作,次年擔任社區民警。
從警20年來,程學眾一直奮戰在執法一線,先后任森林公安執法大隊長、刑偵大隊長,他工作認真,執法公正,辦理的數百起案件無一差錯。2018年5月,他被上級黨組織派到農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至此,他以村為家,視群眾為親人,積極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這一干就是5年,直至全村脫貧。
從森林公安調到蘆集派出所工作后,程學眾任指導員兼戶籍警和社區民警。為了更快適應新崗位新業務,他不分晝夜地加班加點學習充電,學習案件辦理的法律法規,學習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學習身邊民警的工作經驗,很快便成為一名優秀基層民警。
蘆集鄉西與息縣相鄰,轄25個村,人口6萬多,因此治安情況較為復雜。2023年初,市局開展了“雙爭”活動,他又主動到蘆集警務室任社區民警,且負責7個村的社區警務工作。
把社區當成家
程學眾所在的蘆集警務室,系淮息兩縣結合部,轄區內有常住人口10000多人,暫住人口1100多人,是一個出了名的“老大難”片區,區內有學校和金融單位。這里以前是各類案件的高發地段,且走訪難度大,因此,同事們都為他捏著一把汗,怕他在那兒“栽跟頭”??沙虒W眾卻說:“在哪里工作,都是上級的信任,脫貧攻堅駐村時,每天都要和群眾打交道。對此,我了解群眾,且有信心搞好社區警務。”
為了盡快熟悉情況,贏得群眾信任,扭轉不利局面,程學眾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片區內的每一條街巷村組和群眾。工作時,他利用村大喇叭,深入宣傳社區警務的重要性,爭取社區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廣泛走訪群眾,征求意見和建議。程學眾深知作為一名社區民警,工作中一定要有誠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只有做到親民、愛民,群眾才愿意與警察打成一片,結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
“有事請打我電話,我一定會盡快趕到。”程學眾把“警民聯系卡”看得特別重要,每到一處他都主動地向群眾發聯系卡,用他的話說,別看這小小的卡片,他卻把警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了,那上面的電話號碼也不僅僅是一串簡單的數字,而是為民服務的承諾。至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群眾遇到什么急事、難事,如水、電故障、夫妻不和、家人患病,甚至下水道堵塞等都愛找他,群眾把程學眾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由于工作踏實認真,2023年4月,全市第一季度優秀社區民警評選中,程學眾被評為信陽市優秀社區民警。
把群眾當親人
社區是個大家庭,不管貧賤富貴,程學眾都把群眾當成大家庭的一分子,全心全意地去關心每一位居民。一天,他到困難戶老楊家走訪,就見老楊臥病在床,其老伴也精神不振,此情此景,讓程學眾感到心里十分的難過。于是他就和村干部商量,老楊家這么困難,能不能為他解決個低保。說辦就辦,當即他就同居委會干部一道跑到民政部門,經過多次情況反映,最終為老楊爭取到了低保金,解決了老楊的燃眉之急。得知情況后,老楊含著熱淚握著程學眾的手,半天說不出話來。
長時間的走訪,也讓程學眾總結出老百姓想辦的事,有些看似小事,但在他們那里就是大事。還有一次,程學眾在對邢營村一梁姓人家進行戶口核對登記時,發現梁家5人中,有3人的姓名有音同字不同的錯誤。其中一個孩子性別登記為“女”,而戶口底冊上卻為“男”,程學眾當時就告訴梁家人,準備好更正材料,抓緊改過來,不然等用時就麻煩啦。梁家人當時感動地說:“程警官,要不是你這次上門核對戶口,我還不知道戶口簿上有問題呢,謝謝你的及時提醒,要不一旦用到可就要誤事了。”
程學眾就是這樣一位務實勤懇的社區民警,他用一顆愛民之心,時時處處想到的都是群眾。程學眾現在年齡也已近半百,在妻子的眼中,他從不顧家,也沒有陪伴,是個不稱職的丈夫;在孩子的記憶里,他總有忙不完的工作,沒有接送,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爸爸。對于這些,程學眾也常常感到愧疚,但是,只要想到社區群眾對他的那份信任,他就越發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驅使著他舍小家、為大家,全身心地做好各項公安工作。(郝昱瑋 李澤昌 孫久擴)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