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全球即時:國內醫藥創新駛進慢車道?業內反思:要敢于舍棄,少內卷
    2023-04-03 08:27:0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從2015年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算起,中國醫藥行業已在制度改革、科學家、民間資本的支持下疾馳了8個年頭,目前行業發展已開始進入新階段。

    一方面,2022年國內首次進行IND(臨床試驗申請)申報的新藥數量同比下降8%,多家頭部創新藥企業產品出海受阻,初創企業遭遇融資收緊、經營現金流挑戰;另一方面,蟄伏多年的國產創新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首款國產雙抗藥物以及多款國產ADC藥物被國外頭部藥企相中“出海”。


    【資料圖】

    行業分化正在加劇。關于“創新”,大小藥企們應該達成何種共識、實現共同發展?近日,第七屆中國醫藥(600056)創新與投資大會在蘇州舉辦,來自科研院所、創新藥企業、投資機構的多位業內人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腫瘤藥出海再難“低標準快速上市”

    據復星國際(HK00656,股價5.76港元,市值473億港元)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觀察,疫情三年外部環境變化很大,但由于出行不便,國內藥企的海外交流相對滯后,尤其是2022年,國際形勢更加復雜。

    這種形勢變化反映在醫藥領域,一大突出表現是創新藥出海受阻。以腫瘤藥物為例,過去幾年,以中國為主的臨床試驗在美國的比例從50%變為25%。2022年國內多家頭部創新藥企業的腫瘤藥物出海失敗,與FDA在2021年提出的Project Optimus計劃和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有直接關系。

    朗來科技CEO、FDA定量藥理審評室原主任王亞寧分析稱,Project Optimus計劃要求企業優化臨床試驗所選劑量。過去腫瘤藥在臨床一期“爬坡”到最高劑量,然后進行單臂臨床試驗(只有一個治療組,沒有對照組),申請附條件上市或在美國加速上市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更多的劑量探索和劑量優化導致企業做更大的實驗,批準的時間將更長。

    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則要求藥企的臨床試驗盡可能地納入更多人種,而中國這方面相較美國單一,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需要做更多的試驗。這也是去年多家國內藥企腫瘤藥物出海受阻的主要原因。

    王亞寧認為,FDA要徹底改變以前的做法,癌癥領域在走向一個更高、更嚴的標準,對于癌癥領域的創新藥企業打擊很大,對于投資人的沖擊也很大。“他們已經習慣了低標準快速上市的方式,但未來他們需要慢慢適應或者盡快適應新形勢。”

    在研發能力之外,陳啟宇對創新體系有更多思考。目前復星是為數不多在海外銷售實現兩位數的國內藥企,但他表示,公司在海外的銷售收益很多是來自在印度收購的產品,而非國產仿制藥。

    “到今天為止,我們在中國做的仿制藥產品在歐美市場很難賣出去,我們對海外市場游戲規則的理解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創新藥企業的研發能力達到海外標準固然重要,但這種創新能力的提升還應該包括合規等方面,是全系統的。”陳啟宇說。

    創新藥企要“敢于舍棄”,擁抱新技術

    華蓋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許小林認為,經歷了5~10年的發展后,中國已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醫藥市場,從投資的角度看,在全球位于第二梯隊的領先地位,中國醫藥產業處于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轉型的過程中。

    但不容忽視的是,國內還有很多初創企業面臨可持續創新的挑戰,貝達藥業(300558)(SZ300558,股價58.75元,市值245億元)董事長兼CEO丁列明對此深有體會。他表示,公司的埃克替尼作為首個國產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商業化相對成功,獲批12年已經實現了每年平均銷售額超10億元的目標。但這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藥物較早被納入醫保目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多藥企經歷的,是商業化道路難行,耗費數十年、數十億資金研發上市的產品難以賣得高價,研發創新難以持續。

    丁列明認為,未來國內的創新藥企需要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包括原創能力、轉化能力、臨床研究能力、商業化能力等等,這充滿挑戰。尤其對于初創企業,產品很難既做得好又賣得好,所以在醫藥產業長鏈條中打造生態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企業需要強強聯合、能力互補提升。

    陳啟宇建議處于研發階段,還沒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藥企敢于學會舍棄,“留得青山在”。具體來說,最重要的是保留最核心的資金和人才,減少不必要開支和冗余管線,尤其是市場上已有大量重復競爭和內卷的管線產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凱先指出,國內企業的原創能力比較薄弱,最近幾年國產創新藥的靶點和作用機制等還是跟在國外的后面。

    “未來,一方面我們要大力加強基礎研究,不斷增強創新實力,也要大力加強從基礎研究成果向藥物研究方面的轉化和應用,這方面尤其需要我們關注。”

    另外,當前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為藥企提供了更多機會。陳凱先表示,未來在材料、信息科學、物理、化學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方面的應用,會極大改善藥物研發效率。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應用于靶點確認和化學優化方面,加快研發進程。

    陳啟宇發出感慨:“今天我們僅僅靠科學家和‘海歸’不夠了,我相信再過2~3年,人和機器在企業創新能力中的權重會發生很大變化。”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fuli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av天堂亚洲国产av天堂|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