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全文發布。預算報告指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達20.25萬億元,其中稅收收入約達17.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9%。稅收仍然是全國財政收入“主力軍”,也是各地經濟發展“晴雨表”。相對充沛的市場經濟活力和背后超千萬市場主體是頭部稅收大省的“發展密碼”,保障減稅降費的力度也是只增不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減稅降費是助企紓困直接有效的辦法,2013年以來新增的涉稅市場主體去年納稅達到4.76萬億元。2022年要堅持減稅與退稅并舉,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根據各地稅務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粵蘇浙三省新增減稅降費總額暫居全國前三,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兩大主體稅種均實現8%以上正增長。
此外,2021年對外貿易大幅回暖,也推動進出口稅收實現超預期增長。
針對2022年,預算報告提出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同時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查閱各地財稅政策發現,除保障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外,粵蘇浙等稅收大省也在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財稅體制改革方向。
2021年粵蘇浙減稅降費規模領跑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全國31省區市稅收數據發現,目前除西藏未公布相關數據外,2021年30省區市稅收收入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和北京稅收收入總額分別突破萬億元,五地稅收收入總和占全國稅收總量比重超50%。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表示,粵蘇浙等地都是經濟較發達地區,在傳統的工業經濟基礎上,近年服務業包括數字經濟等新經濟形態也在加速發展,推動2021年稅收收入實現平穩增長。
此外,2021年對外貿易大幅回暖,也推動進出口稅收實現超預期增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廣東、江蘇、浙江都是工業大省,但廣東外向型經濟發展特點更為突出,在2021年對外貿易實現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帶動外向型制造業發展,推動增值稅額實現較大增幅。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粵蘇浙三省進出口貿易總值均創歷史新高,其中廣東外貿進出口達8.27萬億元,同比增長16.7%;江蘇達5.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浙江全省進出口總值也達到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2.4%。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得以完成主要稅收項目收入,也離不開各地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發揮的“放水養魚”效應。
近年,為給中小企業等量大面廣、支撐就業人口多的群體紓困解難,全國從中央到地方持續鋪開落實減稅降費政策。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其中廣東作為市場主體數量全國第一的省份,2021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超1400億元,為全國首位。
“2021年我們累計申請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近380萬元,同時沖減附加稅費稅基,累計減少附加稅費超45萬元。”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袁玉宇對記者表示,“而在2021年度企業所得稅方面,邁普醫學享受設備加速折舊超190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升級也為企業增加利潤超30萬元。”
袁玉宇表示,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增加利潤、節約現金流,更讓企業在持續投入研發、擴大生產等方面保持動力,“我們在2021年7月成功上市創業板。”
除廣東外,2021年江蘇、浙江兩個稅收大省新增減稅降費總額也分列全國第二、第三位,分別達到1088億元和超900億元。得益于政策支持,2021年江蘇省新登記市場主體達258.5萬戶,浙江省市場主體數量也同比增長8.12%,充分發揮“涵養稅源”作用,推動兩省國內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兩大稅種均實現10%以上正增長。
為地方推進減稅降費預留空間
進入2022年,減稅降費仍然是貫穿全年、覆蓋全國范圍的重大財稅政策之一。預算報告提出,2022年要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同時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均提出支持地方在授權范圍內依法出臺稅費減免政策,使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為各地推進減稅降費預留一定自主空間。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2022年后,全國31省區市中已有18地針對中小企業或服務業等不同類型市場主體出臺紓困發展的組合式支持政策。其中,廣東、山東、河南等省份主要將減負政策側重點放在落實、加大稅費優惠力度上。比如,廣東于近日推出《廣東省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廣東25條”),聚焦減稅降費提出將對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含)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所得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在預算報告提出的“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基礎上,廣東進一步提高減稅降費優惠力度。
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謝泓表示,廣東25條當中既有強化融資支持、減稅降費等解決企業當前現實困難的措施,也有加快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等著眼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措施,“針對性強、有力度、有溫度,相信能有效助企紓困。”
各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除提出2022年將落實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外,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中也都強調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聚焦未來一個階段的財稅體制改革方向,楊志勇表示,財力下沉是一直在推進的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財政支出規模將比2021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其中中央部門支出繼續負增長,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
此外,“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改革、增值稅相關稅制改革、消費稅法和增值稅法的推出等也都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但今年還是穩字當頭,對經濟穩定性影響較小的規范性改革可以持續推進”,楊志勇說。
那么,各稅收大省又有何新舉措?
2021年《關于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財稅支持政策的方案》出臺,提出對符合稅制改革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方向的稅收政策,在現行稅收制度框架內支持在沿江省市優先實施。
其中,明確要落實好現行啟運港退稅政策,解決長江航線長、江海中轉耗時久等制約沿江貨物出口退稅速度的關鍵問題。同時,提出對沿江省市吸引聚集人才積極予以資金傾斜支持,支持沿江省市依法落實個人所得稅優惠、津貼補貼、科研經費等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2022年初廣東召開全省財政工作會議指出,2022年要突出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其中包括推動預算管理改革落實,深化數字財政系統應用,以及創新重大項目投融資機制。“數字財政”或成為廣東探索推進新時期財稅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作者:鄭瑋,馬濤 編輯:林虹)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