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張奧平:2021年中國GDP增長8.1%背后的未來增量
    2022-01-17 22:34:26   來源:中新經緯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中新經緯1月17日電 題:2021年中國GDP增長8.1%背后的未來增量

    作者 張奧平 增量研究院院長

    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強勢收官。國家統計局于1月17日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

    在IMF最新預測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10月發布),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5.9%,其中新興市場和發達經濟體實際GDP增速分別為6.4%和5.2%。中國經濟實現8.1%增長,再次領先全球經濟增速與新興市場增速。

    在經濟總量數據可喜可賀的背后,我們更需關注的是,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正處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則需要在保持經濟一定增速的前提下,繼續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而從短期來看,由于全球疫情持續反復,中國經濟正面對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2022年在“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總基調下,政策發力將適當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也將更有機地結合。

    2021年全球“上游通脹”造成中國“下游通縮”

    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實現“由高到低”的走勢,是內外部因素共同影響所致。從外部來看,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實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全球供應鏈、能源等問題使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維持高位,造成全球“上游通脹”的局面。而全球的“上游通脹”問題則造成了中國經濟持續性的“下游通縮”難題。

    從內部來看,為經濟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實現更為長期平穩的發展,多項行業政策進行結構調整,以及在“雙碳”目標下的能耗雙控,使得大量中下游中小企業面臨上游成本沖擊的發展困境,市場主體預期持續轉弱。

    而伴隨著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個正確認識”,進行適度的政策糾偏,和保供穩價效果的有效顯現(如煤炭、螺紋鋼等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明顯),以及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加速縮減退出,國際原油等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全球供應鏈緊張局勢逐步緩解,中國經濟的“下游通縮”以及市場主體的預期轉弱將得到有效緩解。

    2022年政策發力與市場回暖驅動經濟走向復蘇

    2022年的中國經濟,將實現“前低后高”的穩中求進之勢。從內部政策層面來看,面對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七大政策部署。其中,在宏觀政策中的財政政策部分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在貨幣政策中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這些政策皆表示出經濟中“有形之手”將大幅提升擴大內需的效力。

    此外,通脹數據12月CPI、PPI呈現出的雙回落態勢,以及其剪刀差持續縮小,則為2022年宏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為有利條件,貨幣寬松的窗口正在逐步打開,政策發力將適當靠前。1月17日,央行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MLF操作和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本月進行超額續作MLF并實施降息。

    而伴隨著政策發力的適當靠前,供給沖擊的有效緩解,以及內需的逐步恢復,中國經濟將于二季度前后走出此輪短期周期中的衰退期,進入新一輪復蘇期。

    值得注意的是,從外部來看,雖然2022年,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加速縮減退出,以及伴隨著全球疫情的恢復,美國、日本、德國等出口強國出口份額實現回升,外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果將逐步走弱,但近兩年我們建立的“出口優勢”,如產業鏈完備、供應鏈穩定、技術升級等,將難以消失,這也將在“雙循環”戰略下為經濟發展貢獻更為長期的價值。

    2022年經濟增量: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將實現更為有效的結合

    目前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在2021年已達到1.2萬美元左右,接近世界銀行所設定的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中國經濟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而經濟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看驅動經濟增長的底層動能能否實現由要素投入驅動(依靠資源或者廉價勞動力),向技術創新驅動(激發市場微觀主體創新發展活力)的跨越。

    在近兩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在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八項重點任務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在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七大政策部署中,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

    從數據來看,代表科技創新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尤其是其中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是疫后經濟發展中持續性的亮點。2021年11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6%;兩年平均增長14.2%,比1-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2.2%、6.4%。

    此外,通過先行指標PMI數據可以看出,高技術制造業未來將保持較快的增長。2021年12月,高技術制造業行業PMI為54.0%,高于臨界點,行業保持持續擴張態勢。高技術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分別為56.1%和51.7%,高于2021年11月2.9和1.1個百分點,表示高技術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較快增長,用工量在不斷增加,行業發展持續向好。

    雖然,伴隨著政策面的調整與經濟結構的轉變,科技創新對經濟的貢獻度在逐步提升,但是,貢獻70%左右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依然難以破解,它們往往缺乏大量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難以實現債權融資發展,這便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從而擠壓了中國經濟的創新空間。

    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資本市場的全面注冊制改革,以及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設立,將促進資本更好發揮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強化資本市場在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循環方面的重要功能;使得更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實現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發展,從而持續深化中國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馬靜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在线亚洲v日韩v|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4338×亚洲全国最大色成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亚洲啪啪免费视频|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第一AAAAA片|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亚洲中文无码mv| heyzo亚洲精品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