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穩定的決心是勢在必得,多重信號都在明示。
1月17日,央行發布公告,開展7000億1年期MLF操作和100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其中MLF中標利率是2.85%,逆回購操作利率是2.1%,均比上月下降10個基點,這是央行自2020年4月之后首次下調政策利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央行“降息”了。
這距離上次全面降準才1個多月,如今降息又來了!足見穩增長的緊迫性。為了穩住信貸增速下滑勢頭,特別是激發實體經濟貸款需求,貨幣政策需要在降準之外再出降息“大招”。
實際上,這與當前我們所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有很大關系,通過此舉可以明顯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并釋放貨幣政策靠前發力信號,同時房地產下行問題也將會有所緩解,對宏觀經濟穩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表示,2021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2022年房地產投資有望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積極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拉動經濟的工具和手段,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積極防范潛在問題。
不僅宏觀經濟穩定的壓力較大,房地產同樣如此,由此可見,房地產的穩定性更加迫切,2022年,穩定政策還會繼續加碼,降息雖然并非直接針對于房地產,但各銀行會有更多貸款額度流入市場,客觀上,對房地產市場下行問題也會緩解。
目的還是希望給大家信心,畢竟信心可能比黃金更重要,不排除接下來央行還會有動作。這一切依然是穩定增長的需要。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另一駕馬車,那就是消費。
1月16日,國家發改委表示,抓住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消費旺季契機,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實現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改委要求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鼓勵住房消費,從去年年底,各地就已經開始響應,河南新鄉、河北保定、河南開封、重慶萬州、江蘇南通、湖北荊門、湖南衡陽、浙江金華、廣西桂林等多座城市都拿出“真金白銀”,希望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
近日,經濟日報也對各地買房補貼政策做了回應,““政策應該積極滿足購房者的剛需和改善性需求,房地產調控發揮省級的監督指導責任十分必要。全國房地產市場分化日益明顯,房地產調控還須因城施策,多城出臺穩樓市舉措,是落實房地產調控主體責任的具體體現。”
信號很明確了,國家給市場以信心是必要的,各地城市出臺積極措施也是可行的,但不能錯誤預判形勢,更不能曲解調控,希望市場好起來,希望房地產穩定起來,經濟增長穩起來,但不應該是炒作的市場,應該是健康的剛需和改善參與的市場。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光宇吐樓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