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 (記者孫蔚)12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和南通市海門區鄉村振興局指導、中南集團主辦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首屆(海門)鄉村振興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和南通市海門區同步舉辦。
在論壇現場,南通市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指出,海門是張謇故里,是全國著名的“科技之鄉”“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平安之鄉”和“生態之城”。黨的十九大以來,海門緊扣鄉村振興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示范建設行動,在高起點上開啟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中南集團是海門的龍頭企業,是“以企帶村”“村企聯建”的典范,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創造了實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中南村模式”。
據介紹,中南村模式是以民營企業家返鄉下鄉創業為基礎,以村企共建為動力,以強村富民為主要目標,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主要任務的鄉村高質量發展模式。它探索了一種村企共建賦能鄉村振興的可行模式,通過實踐走出了一條特殊的村莊城鎮化發展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強在致辭中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節點,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技術創新與戰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顧偉忠作了“實業賦能鄉村振興的‘中南村模式’研究”主題報告。
顧偉忠指出,從中南村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南村的跨越式發展和中南村模式的形成離不開中南集團的崛起和中南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在發展方式上,探索村企聯建,共謀發展之路;在產業選擇上,探索小農大業,實業興村之路;在發展路徑上,探索項目牽引,融合發展之路;在發展質量上,探索以家文化,潤澤鄉風之路;在目標定位上,探索整合資源,聯動發展之路。在實體經濟的共建聯建下,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通過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從規劃、黨建、產業、民生、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全面推進中南村鄉村振興,并在強村富民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本次論壇還舉辦了“鄉村振興協同創新平臺”揭牌儀式,創新平臺落地在中南村模式的“全新表達”張謇故里小鎮柳西半街,旨在聚合文化、科技、農業、教育、黨建等領域社會各界優質資源,共同探索跨界合作協同創新的工作模式,村企共建共同富裕的合作路徑,為鄉村振興工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供資源儲備。
“鄉村振興協同創新平臺”揭牌儀式
中南村黨委書記、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石表示,中南集團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中南集團的發展深受張謇先生的影響,柳西半街的建設就是圍繞張謇先賢的文化所打造,弱化了商業氛圍,希望能做成一個樣板。做好鄉村振興要集聚資源,以一產、三產為主,二產為輔,把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真正解決好,三產服務到鄉村,切實改善老百姓(603883)的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