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國家統計局周一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059.6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較上月回落1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2.2%。
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指出,11月份,隨著保供穩價、助企紓困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上游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利潤結構呈現改善特征。
朱虹并指出,11月份工業企業成本壓力仍然較大,下游行業利潤改善還需進一步鞏固。下階段,要做好政策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支持,進一步做好保供穩價工作。
市場人士指出,在前期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助力下,11月工業企業的供給約束得到明顯緩解。不過企業盈利增速下行趨勢已定,制造業企業復蘇的根基并不牢靠。現階段中下游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仍然較大,企業庫存持續高企,融資需求延續疲弱。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指出,下階段需要繼續加大對制造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支持,進一步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保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穩定運行。
利潤結構分化有所緩解,企業仍處被動補庫階段
市場人士并指出,11月工業企業利潤率走低,驅動企業盈利增速明顯回落,但利潤結構分化有所緩解,上游企業利潤占比迎來拐點,下游消費品盈利恢復繼續加快,產成品庫存同比繼續回升,顯示出工業企業仍處于被動補庫階段。
具體來看,11月采礦業利潤總額單月分別同比增長249.1%,相比上月變化31.4個百分點,采礦業依然是驅動利潤增長的核心貢獻,但利潤占比見頂回落,由上月的19.9%回落至15.8%。
此外數據還顯示,11月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17.9%,比10月末繼續回升1.6個百分點,顯示出工業企業補庫階段仍未發生切換;而1-11月營業收入兩年復合平均增長9.7%,與上月基本持平,工業企業的被動補庫繼續得到驗證。在企業盈利和營收增速相繼回落下,企業庫存持續高企,制造業復蘇根基不穩。
明年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中樞大概率下移
數據并顯示,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750.1億元,同比增長38%,比2019年同期增長41.3%,兩年平均增長18.9%。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財聯社表示,11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錄得38%,主要受益于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累計同比與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持續位于高位,及2020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從目前情況看,2021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高于20%已成定局。
鄭后成指出,2022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的中樞大概率較2021年下移,但是在“穩字當頭,穩中有進”的主基調下,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次提出“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將對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進而對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形成支撐,預計2022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大概率不低于10%。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