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短期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環比略有反彈,但經濟整體動能仍處在周期性下行階段,目前政策尚處于強調平衡好改革與穩增長階段,政策仍以結構性發力為主。中性預期下,貨幣維持穩中偏松態勢,李總理釋放降準信號符合預期,降息需要進一步的壓力確認。業績真空期靜候春季躁動行情,過往經濟預期向下年份的春季躁動行情中,成長風格表現不會缺席。
宏觀展望:宏觀方面,海外11月美/歐制造業維持高景氣,呈現需求強、供給受限格局;11月美國非農就業大幅低于預期,勞動力緊缺下薪資高增支撐持續高通脹,高通脹與變種病毒不確定性下糾結期延續。
國內方面,受雙限節奏邊際緩和以及原材料價格回落帶來的成本壓力緩解的利好,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出現了一定的好轉,11月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反彈是政策糾偏下經濟回歸正常周期路徑的修正。政策的糾偏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生產端受益比需求端明顯,中小企業受益比大企業明顯。雖然短期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環比略有反彈,但經濟整體動能仍處在周期性下行階段,目前政策尚處于強調平衡好改革與穩增長階段,政策仍以結構性發力為主。
中性預期下,貨幣維持穩中偏松態勢,李總理釋放降準信號符合預期,降息需要進一步的壓力確認。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的穩增長,老基建是基礎,新基建貢獻彈性,綠色、環保、專精特新、中小微是關鍵詞,關注即將到來的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布局。
產業方面,11月新能源車產銷繼續高增,新勢力引領自主崛起。“十四五”首條柔直+特高壓混聯線路啟動,山東啟動高耗能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光伏方面,隆基、中環調降硅片價格,市場注意力從產業鏈上下游博弈向電池技術路線轉移。
工信部同時發布兩大重磅政策,大數據基建和工業軟件成為發展重點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對后續產業數字化進程有指導意義。
A股方面,未來1個季度最大市場交易特征是業績真空期,靜候歲末年初的春季躁動行情,過往經濟預期向下年份的春季躁動行情中,成長風格表現不會缺席。
本輪春季躁動緊扣22年高景氣延續+景氣反轉布局,其一是建議考慮反復強調的2022年繼續高景氣的新能源車/軍工/光伏等,這里面尤其重視交易擁擠矛盾緩解的軍工+新能源車鏈;其二是建議考慮2022年景氣反轉預期強的的汽車零部件/豬/游戲/造船等。
港股方面,全球高通脹與變種疫情的不確定性放大近期港股市場波動,當前恒生科技盈利預期較Q3略有改善,但政策風險未完全出清仍壓制投資情緒,資金面起伏未現明顯趨勢,預計恒生科技底部震蕩延續。
債券方面,在經濟差、貨幣寬的一致預期下,貨幣是否更寬,寬信用能否生效是當前核心矛盾。“適時降準”進一步加大寬松預期,利率震蕩中樞預計向下。信用風險邊際緩解但結構性分層延續,地產下行斜率最快時點可能已過,但出清難言結束。轉債估值高位,系統性估值提升機會小,結構性機會為主,風格轉化下建議均衡,關注景氣高位的新能源,軍工板塊以及景氣反轉的汽車零部件、基建、農林牧漁行業。
原油方面,南非變異病毒引發的封鎖擔憂對油價產生沖擊,當前原油供需仍偏緊,預計后續原油波動加大,關注疫苗有效性以及各國封鎖措施。
黃金方面,如前期所預期,高通脹帶來的金價上漲缺乏持續性,近期多因素導致的加息預期攀升帶來金價大幅下挫,預計后續高通脹與疫情反彈交織影響加息預期,黃金難有趨勢機會。
▼
往期精彩回顧
▼
▼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金證研。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