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增長超預期,是中國經濟底氣和信心的體現
11月30日,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委 員、國 務 院 副 總 理 劉 鶴 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九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并發表主旨演講。劉鶴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情況總體正常,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超過預期目標。
這也是今年以來高層首次對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做出預測,顯然,劉鶴副總理的預測,是令人振奮的,也是能夠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和投資者激情的。因為,在全球經濟仍然比較低迷,發達經濟體正遭受經濟增長緩慢與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矛盾格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夠實現超預期增長,毫無疑問對市場信心是一種極大提振,對投資者是一種信心提升。
那么,中國經濟為什么能夠乘風破浪、逆勢而進呢?顯然,與中國經濟具有堅強韌性、與中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與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一刻也不放松有著密切關系。特別是疫情防控,面對強大的輸入型壓力,從中央到地方都本著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一著不讓,緊抓不放,一旦發生疫情,就以最快的速度將其控制,因而保證了經濟的平穩有序發展,經濟增長能夠超預期完成全年目標。
事實也是,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姿態,全力應對來自金融危機的各種挑戰,果斷出臺各種政策措施,維護經濟的穩定與有序,確保就業與居民收入增長不受到嚴重影響。不僅如此,中國經濟還成為維護全球經濟不出現嚴重下滑的主要力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最高時達到了50%以上。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不僅保證了中國自身的穩定與和諧,也推動了全球的穩定與發展,可謂貢獻巨大、作用不可磨滅。
面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中國政府也從容以對,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應對來自美國的各種挑戰與壓力,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與遏制。正是因為美國的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以及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嚴重打壓,也讓中國政府和企業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堅定了推行改革開放的決心,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目標、新要求,努力實現國內大循環,不斷完善國內市場體系和供應鏈修復、產業鏈恢復,努力提升價值鏈,為經濟健康發展與穩定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疫情以來,面對全球經濟嚴重受挫,全球供應鏈遭受重創,中國政府和人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恢復經濟、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完善市場體系,基本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沒有出現一手軟、一手硬的現象,更沒有出現此消彼長問題。即便是去年武漢疫情的發生,也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有效控制,并快速恢復生產,湖北和武漢的經濟恢復狀況都十分喜人。不僅如此,中國還積極幫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提供醫療物資、疫苗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今年以來,在外部疫情仍然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中國通過嚴防輸入型疫情,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實現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按照劉鶴副總理的預測,經濟增長將超預期,真正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底氣和霸氣、決心和信心。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第一個百年夢想的總結之年,縱觀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之路,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了人民利益,可以犧牲一切、奉獻一切、貢獻一切。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無所畏懼的勇氣,才使中國能夠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建立新中國,才能順利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各項任務,才能全面推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帶領中國人民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今年取得的經濟方面的成就,就是獻給中 國 共 產 黨 百年生日的最好禮物。
今年的中國經濟能夠在市場環境不佳、國際經濟環境極其復雜、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疫情沖擊仍然十分嚴重、通貨膨脹壓力也很大的情況下,預計將超預期完成全年經濟目標,對于增強經濟發展信心、提升投資者熱情、進一步改善發展預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能夠拿出這樣的成績單,也進一步說明中國經濟的韌性是非常強的,中國政府駕馭復雜局勢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中國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底氣和霸氣,展示了中國人民的信心和決心,只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就一定能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