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明確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目標任務,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方案》中指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000591,股吧)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加快建設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加快智能光伏產業創新升級和特色應用,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堅持陸海并重,推動風電協調快速發展,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互補調節的風光熱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探索深化地熱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海洋新能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張瑋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是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紐帶。從當今的化石能源為主導演變為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當前的電力系統需要發生質的變化,新型電力系統的結構組成,技術裝備,調度運行方式都需要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
同時,《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張瑋認為,這表明我國在碳達峰過程中進一步落實推行能耗雙控,著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的時前提下切實推進能源轉型。
此外,對于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張瑋認為,《方案》提出“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技術改造。”,而工業領域的企業碳基線盤查、能源系統節能降耗,內部工藝流程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減排降碳需要數字化技術和系統的支撐。工業領域內的企業在實施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的同時,系統梳理低碳綠色發展的機會和需求,制定低碳發展戰略,統籌低碳發展路線圖和實施舉措,為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提供方向和指引。
張瑋表示,《方案》是一份頂層設計,明確鼓勵有條件的行業和企業先行先試,爭取摸索出一批可以復制推廣的模式。這就對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領先企業提出了號召,呼吁行業龍頭前瞻取位,勇于創新,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引領行業探索碳中和之有效路徑。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